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善士的意思、善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善士的解釋

(1).有德之士。《孟子·萬章下》:“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唐 韓愈 《董公行狀》:“﹝四子﹞皆善士,有學行。” 明 方孝孺 《南稜王先生像贊》:“吾以是知先生 宋 之善士,古之逸民。” 清 唐孫華 《哭大兄允中》詩之二:“沒齒人争推善士,始知用拙道逾尊。”

(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明 宋濂 《陳府君墓志銘》:“遇有可矜,輒施與不靳,鄉黨稱為善士。” 瞿秋白 《慈善家的媽媽》:“他倒沾着便宜,還得了善士的名聲。”

(3).信佛的人。《四遊記·佛祖壓倒大聖》:“你是何方善士,敢來阻住兵力?”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行樂》:“無飲不奠,有食必陳,若善士信嫗之佞佛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善士”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其解釋和來源可綜合多個文獻進行說明:

1.有德之士

指品行高尚、德行出衆的人。

2.慈善之士或行善之人

指樂善好施、踐行善舉的人。

3.信佛之人

特指佛教信徒或修行者。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中“善士”的詳細标準,可參考《瑜伽師地論》相關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善士的意思

《善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在中國文化中被用于形容一個善良、有道德、樂于助人的人。善士通常指的是一個具有高尚品格和道德準則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善士》的第一個字善,它的部首是口,拼音為shàn,總共包含7個筆畫;第二個字士,它的部首是士,拼音為shì,總共包含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善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中國儒家文化非常重視道德倫理,将勤奮、尊重、寬容等美德視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此,善士作為一個詞彙被用來贊美具備這些美德的人。

在繁體漢字中,善士的寫法與簡體漢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的形态和一些筆畫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曆史記載,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有不同的形态。關于善士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些不同,但整體的意思和涵義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是一個善士,總是樂于助人。

2. 這位老人一生做了許多善事,被譽為善士。

組詞

善士一詞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善良、士人、善行等。

近義詞

與善士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善人、賢人、仁人等。

反義詞

與善士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惡人、兇徒、不義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