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服的意思、初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服的解釋

(1).謂開始或首先履行、從事某項事務。《書·召诰》:“王乃初服。” 孔 傳:“言王新即政,始服行教化。”《大戴禮記·夏小正》:“初服于公田。古者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後服其田也。”

(2).未入仕時的服裝,與“朝服”相對。《楚辭·離騷》:“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将復脩吾初服。” 蔣骥 注:“初服,未仕時之服也。” 南朝 陳 徐陵 《為王儀同緻仕表》:“便釋朝衣,謹遵初服。” 唐 劉長卿 《送薛承矩秩滿北遊》詩:“知君喜初服,祗愛此身閒。” 清 趙翼 《陝遊不果述懷》詩:“一從初服返茅齋,屢接郇箋老眼揩。”

(3).山嫁前穿的衣服。 三國 魏 曹植 《出婦賦》:“痛一旦而見棄,心忉忉以悲驚。衣入門之初服,背牀室而出征。”

(4).佛教指俗裝,與“僧衣”相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罹咎犯律,僧中科罰,輕則衆命訶責,次又衆不與語,重乃衆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擯不齒,出一住處,措身無所,覉旅艱辛,或返初服。” 唐 陳子昂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銘》:“年十五,大将軍薨,遂剪髮出家……遂返初服而歸我 郭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初服"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層次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釋義:

一、指官員初次任職時所着官服。該義項源自古代禮制中的服飾制度,《漢語大詞典》收錄其本義為"新入仕時穿着的官服",如《楚辭·離騷》"退将複修吾初服"即用此典。王逸注《楚辭章句》特别指出:"初服,初始修潔之服也",強調其象征官員身份轉換的儀式性意義。

二、指未入仕前的平民服飾。《辭源》釋作"未仕時之服",如《文選·曹植<七啟>》"振初服之蕳蕳"即取此意。這種用法常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常與"解褐"等表示入仕的詞彙形成對仗,體現古代文人的身份轉變意識。

該詞在曆時演變中衍生出"恢複本真"的隱喻義,如宋代朱熹《楚辭集注》将"初服"注解為"未仕時之服,喻本志欲隱也",賦予其超越服飾範疇的哲學内涵。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領域,保留着古雅的語體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初服”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為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讀音:chū fú
字面本義:最初穿的衣服,引申為“初始狀态”或“開始從事某事務”。

二、詳細釋義

  1. 開始從事事務
    指首次履行某項職責或任務。
    古籍例證:《尚書·召诰》提到“王乃初服”,意為周王初理政事,開始推行教化。
    現代引申:可用于形容剛進入職場或承擔新角色時的狀态。

  2. 未入仕時的服裝
    與官員的“朝服”相對,代指未擔任官職的平民身份。
    文學引用:屈原《離騷》中“退将複修吾初服”,表達辭官歸隱之意。

  3. 出嫁前的服飾
    特指女子婚前所穿衣物,象征未婚身份。
    例證:曹植《出婦賦》以“初服”暗喻棄婦對未嫁時光的追憶。

  4. 佛教俗裝
    與僧侶的“僧衣”相對,指代世俗裝扮,隱含對宗教身份轉變的對比。

三、語境應用

四、補充說明

不同權威來源對釋義的側重略有差異,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懸懸寶姥備忘錄币玉播糈不露鋒铓藏識柴米油鹽醬醋茶長班成軌塵濁遲廻寵慰赕物钿塗都漫獨有垩灰富赀鋼絲鋸貢單宏父厚非火焰草檢法家祀揭跣積壓铿響課事老驢淚幹腸斷裂石流雲骊墳離恨天籠子羅漢豆茂宰蒙館泯卻密語虐戲青壇青織欽邳栖憑蹊遂曲衍髯鼎升遐釋渴石礫施洗四患孫悟空宛委吳侬軟語閑曹冷局相須為命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