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傍苦李的意思、道傍苦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傍苦李的解釋

同“ 道邊苦李 ”。 唐 許渾 《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遊瓜洲别業題舊書齋》:“道傍苦李猶垂實,城外甘棠已布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傍苦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比喻庸才或無用的東西,常指因不被重視而遭棄置的人或事物。字面意思指生長在路旁的李子因味道苦澀無人采摘,引申為“被忽視的無價值之物”。

二、典故出處

  1. 詩文記載:出自唐代許渾《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遊瓜洲别業,題舊書齋》中的詩句:“道傍苦李猶垂實,城外甘棠已布陰”。
  2. 曆史故事:源自《晉書·王戎傳》記載,王戎幼時見路邊李樹果實累累卻無人采摘,推斷李子必苦,後以“道邊苦李”比喻無用之物。

三、用法與延伸

四、示例解析
如《幼學瓊林》中提到“道傍苦李,為人所棄”,即用此典說明被遺棄者的處境。

這個成語通過自然現象隱喻社會現實,生動反映了人們對價值的判斷标準,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惋惜或批判。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傍苦李:詞義解析

《道傍苦李》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極其普通的植物,在平凡不起眼的地方生長,也具有艱苦奮鬥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道傍苦李》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拼音是lǐ。它由7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成語《道傍苦李》源自于南朝梁代文人王弼所作的《論語釋文注疏》。成語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有些人後來将“李”誤寫成了“藜”,形成了“道傍苦藜”的變體。而在繁體中,仍然使用“李”字符寫作“道傍苦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李”是有很多變體的。早期的字符有點像個小人兒,會有上下兩個小點;唐代時寫法變得像棵樹,還有“⿰木子”這樣的形态;到了現在的寫法,正楷字是由“木”與“子”組合而成的。

例句

1. 在你實現夢想的路上,可能會遇到許多道傍苦李,但隻要堅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難。

2. 他身上的成功故事正是道傍苦李的一個典範,他從一個平凡的農村孩子,一步步闖到了國際舞台上。

組詞

1. 道路:表示在人們行動、活動過程中沿着的通道。

2. 苦心:表示花費辛勤努力,付出心血。

3. 李子:表示一種果樹,果實圓形,外皮光滑,味甜可口。

近義詞

1. 苦盡甘來:形容經過辛苦努力之後,終于有所收獲。

2. 苦中作樂:表示在困苦或壓力之中尋找樂趣。

3. 苦心孤詣:形容花費極大心思,經過孤苦努力。

反義詞

1. 李下無人 :比喻人行事注意避嫌,遠離可疑行為。

2. 不苦不累:形容事情輕松無負擔,毫不費力。

3. 苦澀:表示口感或味道不好,帶有苦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