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苦李的意思、道傍苦李的詳細解釋
道傍苦李的解釋
同“ 道邊苦李 ”。 唐 許渾 《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遊瓜洲别業題舊書齋》:“道傍苦李猶垂實,城外甘棠已布陰。”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李的解釋 李 ǐ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專業解析
“道傍苦李”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字面意為“路旁苦澀的李子”,比喻被遺棄的無用之物或遭人冷落的事物。該成語出自《晉書·王戎傳》記載的典故:西晉名士王戎幼時與同伴遊玩,見路旁李樹果實繁盛,其他孩童争相摘取,唯獨王戎斷言李子必苦。衆人嘗後果覺苦澀,詢問緣由,王戎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從語義内涵分析,“道傍苦李”包含三層遞進含義:
- 現象判斷:通過事物所處環境(道旁)與表象特征(多果實)的矛盾,暗示隱藏的缺陷
- 邏輯推理:運用逆向思維,揭示“易得之物往往存在隱性缺陷”的生活智慧
- 價值評判:引申指代看似有價值實則無用的對象,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喻棄置無用之物”(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
在語言應用中,該成語多作賓語或定語,常見于批判盲目從衆現象的語境。例如《成語源流大辭典》引現代用例:“這些道傍苦李般的理論,實難經得起實踐檢驗。”(來源:《成語源流大辭典》中華書局2018版)
其文化價值體現在兩方面:
- 認知層面:承載中國古代“觀物取象”的思維傳統
- 倫理層面:警示世人“反常之事必有蹊跷”的處世哲學,與《世說新語》記載的王戎識李故事形成互文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道傍苦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比喻庸才或無用的東西,常指因不被重視而遭棄置的人或事物。字面意思指生長在路旁的李子因味道苦澀無人采摘,引申為“被忽視的無價值之物”。
二、典故出處
- 詩文記載:出自唐代許渾《和淮南王相公與賓僚同遊瓜洲别業,題舊書齋》中的詩句:“道傍苦李猶垂實,城外甘棠已布陰”。
- 曆史故事:源自《晉書·王戎傳》記載,王戎幼時見路邊李樹果實累累卻無人采摘,推斷李子必苦,後以“道邊苦李”比喻無用之物。
三、用法與延伸
- 語境應用: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因缺乏價值、能力而被冷落或輕視,如“他雖才華橫溢,卻因不善交際,成了道傍苦李”。
- 近義表達:與“門可羅雀”“明珠暗投”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因自身缺陷被棄”的意味。
- 發音注意:“傍”可讀作“páng”(古音)或“bàng”(現代音),兩種讀音均被認可。
四、示例解析
如《幼學瓊林》中提到“道傍苦李,為人所棄”,即用此典說明被遺棄者的處境。
這個成語通過自然現象隱喻社會現實,生動反映了人們對價值的判斷标準,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惋惜或批判。
别人正在浏覽...
百代城柏子戶八苦寶鼎暴忽表式殘僇癡思妄想齒肬春生出去慈帏翠華待役大居正電瞛掇撷獨睡丸惡德房客反轉片霏微格筆耕男格祀工學院光晃晃骨法規彟函請和恺僭縱吉丁決羽絕域據實橘子油開靈擴大會議狼飧虎咽料世柳陌花街留職昧詭敏對内記室牌牓輕紅缺陷熱荒揉莒三料匠詩格視瞭霜采太平雀貪沓逃軍騰羞躧高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