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乾的意思、槁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乾的解釋

枯幹。引申為窮困。 唐 韓愈 《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 蔡 先 鄆 鉏,三年而墟,槁乾四呼,終莫敢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槁乾”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1. 詞義解析

    “槁”本義為草木枯幹,《說文解字》釋為“木枯也”,引申為物體失去水分後的幹癟狀态;“乾”在古漢語中通“幹”,表示幹燥、無水分的狀态。二者組合後,“槁乾”強調事物因極度脫水而呈現的枯敗樣貌,如《莊子·齊物論》中“形固可使如槁木”即描述身心凝滞如枯木的狀态。

  2. 古籍用例與演變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提到“槁乾之質”,用以形容失去生機的物體。現代漢語中,“槁乾”逐漸被“枯槁”“幹枯”等詞替代,但仍用于文學語境中表達蕭瑟、衰敗的意象,如“秋風過處,枝葉槁乾”。

  3. 相關詞彙對比

    近義詞包括“枯槁”“焦枯”,反義詞則為“潤澤”“豐腴”。需注意,“槁乾”與“槁暴”(《荀子·勸學》中“雖有槁暴”指曬幹)含義相近但用法不同,後者側重外部作用導緻的變化。

以上解析綜合了傳統字書、經典文獻及語義演變脈絡,可為理解該詞提供權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槁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指事物幹癟、幹燥或枯槁的狀态,常用于形容物體質地、人的精神面貌或環境貧瘠。

2.詳細釋義與引申義

3.發音與詞性

4.使用場景

5.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通過古文用例可知其兼具具象與抽象含義。

6.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查閱完整古文用例或發音細節,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飛仙百子甕本甲逼勒勃海才高八鬥長鼓齒白唇紅充棟盈車出言有章彈丸銱子颩風惰輪芳潔感頌滾珠軸承海月紅羅火房夾批戒衣急健忌禁晉明雷觞聯席會議理庶曆位漏洩天機爐薰懵懂蒙古兒縻絷醲實攀折片鴻鉟銷頗敗青珥頃月欺上瞞下勸酬群鴻戲海升華適材適所送老素壁天庭亭渟吞鳥瓦窦問斷溫居輼辂文王課下風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