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志向相同而年紀小于己者。 宋 晁補之 有《罷蒲乾濠道中寄府教授之道弟》詩。
“道弟”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語素拆分理解。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道”作為名詞時指途徑、法則,作動詞可表言說;而“弟”在親屬稱謂中專指同輩年幼男性親屬。組合後“道弟”主要呈現兩種特殊用法:
一、古代文人交往中用作謙稱,常見于書信或唱和詩文,如清代文人筆劄中“與道弟共勉”的用法,體現自謙姿态(參考《古代漢語稱謂詞典》,中華書局,2015年)。二、方言中作為拟親屬稱謂,在華北部分地區延伸指代鄰裡間無血緣的年輕男性,這種用法收錄于《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未被收入《現代漢語常用詞表》,現代書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存在于特定方言區或仿古語境。研究此類邊緣詞彙時,建議參照《漢語詞彙通史》(語文出版社,2018年)中關于複合稱謂詞演變的研究框架。
“道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來源中略有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指志向相同但年紀小于自己的人,常用于表達對志同道合者的親近稱呼。該詞源自宋代晁補之的詩《罷蒲乾濠道中寄府教授之道弟》,其中“道弟”即指詩中提到的年輕同僚或友人。
“道弟”的核心意義是對年輕志同者的稱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深入探究,可參考宋代晁補之的原詩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邊引場所陳谷子爛芝蔴重演憚赫盜兵道盡途殚盜玉竊鈎凍硯隊日付畀工藝管紗貴熱姑爺毫發絲粟河巫紅模子話口兒回口狐鼠之徒薦舉焦乾警繩驚世久困镌識空誕來谕了然鄰畺栗然謬冀佞枝蓬茨撇然品臣千秋令節契文綦溪利跂戎蠻臊皮神委舍帳勢峯適徙收場司舵死難素豔訴願鐵城渟淖投諸四裔往昔往渚還汀彎彎扭扭未始小夜曲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