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所謂煉丹成仙之道。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青城山修齋詞》:“伏願上真降鑒,衆聖宣慈,迴機軸於玄關,啟輝光於丹道。”《參同契》卷二“道成德就” 清 袁仁林 注;“丹道成,玄德就矣。”
(2).染紅道路。《新唐書·韓弘傳》:“ 弘 察軍中素恣橫者 劉鍔 等三百人,一日,數其罪,斬之牙門,流血丹道。”
丹道是中國古代道家修煉體系的核心概念,其内涵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解析:
基本定義 丹道原指通過煉制丹藥(外丹)或修煉精氣神(内丹)以達長生、悟道的實踐方法。現代語境中更多指内丹修煉體系,強調"性命雙修"——即通過精神(性)與肉體(命)的共同修煉實現與道合真。
曆史演變 • 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方仙道,東漢《周易參同契》奠定理論框架 • 外丹時期(漢至唐):以礦物煉制金丹為主,如葛洪《抱樸子》記載的方法 • 内丹轉型(宋元後):因外丹中毒事件頻發,逐漸轉向體内精氣神修煉
核心要素 以"藥物、爐鼎、火候"三要素為核心:
理論基礎 依托《周易》陰陽學說與《道德經》哲學思想,遵循"順則生人,逆則成丹"的修煉原理,通過"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漸進過程實現生命升華。
現代意義 當代多作為養生術傳承,通過特定功法(如添油接命功)調節腎氣、增強體質,其核心理念強調在世俗生活中保持身心自主性,達到"頭涼腳熱"的健康狀态。主要流派包括文始派(隱修為主)和少陽派(廣泛傳播)。
需注意,丹道體系龐雜,不同曆史時期和流派對其解釋存在差異。現代研究者多建議結合科學視角理解其養生價值,而不宜過度神秘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