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杜母的意思、杜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杜母的解釋

(1).《後漢書·杜詩傳》:“七年,遷 南陽 太守。性節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於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時人方於 召信臣 ,故 南陽 為之語曰:‘前有 召父 ,後有 杜母 。’”後遂以“杜母”稱揚父母官。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延師》:“ 杜母 高風不可攀,甘棠遊憩在 南安 。”

(2).石竹子的别名。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麥,一名巨句麥,一名大菊,一名大蘭,又名杜母草、燕麥、蘥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杜母”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對賢明官員的稱頌

出處:源自《後漢書·杜詩傳》。東漢官員杜詩任南陽太守時,因勤政愛民、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當地百姓生活富足。百姓将他與西漢時期同樣賢能的南陽太守召信臣并稱,流傳“前有召父,後有杜母”的民諺。
用法:後世以“杜母”代指造福一方的清廉父母官。例如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中“杜母高風不可攀”一句,即借指賢能的地方官。

2. 植物别名

釋義:指石竹子(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此用法較為生僻,多見于古代文獻或地方性稱呼。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杜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一個孩子或學生失去母親的情況。接下來是關于《杜母》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杜母》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杜和母。其中,杜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5;母的部首是毋,筆畫數為4。 來源:《杜母》這個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十四年》一文中,意思是“孤立無依的孩子”。該詞表達了對于失去母親的孩子的同情和關懷。 繁體:《杜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杜母」。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時候《杜母》的寫法為「杜母」,與現代相同。 例句:他是一個杜母的孩子,我們要多關心他。 組詞:杜母情、杜母痛、杜母之痛。 近義詞:無父無母、孤兒、失親。 反義詞:有父有母、有家庭的孩子。 希望以上信息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