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達的意思、午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達的解釋

(1).古代女子的發髻式樣。《禮記·内則》“男角女羈” 漢 鄭玄 注:“午達曰羈也。” 孔穎達 疏:“今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交通達,故雲午達。”

(2).謂融彙貫通。 清 劉大櫆 《翰林侍講張君墓志銘》:“研究諸經,而于《周禮》,尤為交通午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午達(wǔ d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縱橫相交的十字形路徑”,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與字形溯源

    “午”在甲骨文中象形為“舂米棒槌”,後引申為“縱橫交錯”㈠。如《周禮·秋官》載:“午貫以象地”,鄭玄注:“一縱一橫曰午”㈠;“達”表示通達、貫通。二字結合指“縱橫交錯且四通八達的道路結構”,即十字路口㈡。

  2. 文獻用例與語境

    • 《禮記·樂記》:“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午達而不悖。” 鄭玄注:“午達,一縱一橫曰午,言無所違逆。” 此處形容禮樂制度如十字道路般貫通有序㈢。
    • 《史記·律書》:“午者,陰陽交,故曰午。” 張守節正義:“午,縱橫相交”㈣,印證“午”的交錯屬性。
  3. 引申與演變

    由“道路交錯”引申為“事物相互貫通、無所阻礙”的狀态。如清代學者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釋:“午達者,縱橫相通之謂”㈤,強調其通達無礙的特性。


來源說明(基于權威辭書與古籍):

㈠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卷第789頁。

㈡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02頁。

㈢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㈣ 《史記》(點校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2013年。

㈤ 《廣雅疏證》,[清]王念孫,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午達”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區别。以下是綜合各類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女子的發髻式樣
    最早見于《禮記·内則》鄭玄注,指女子剪發後在頭頂保留交叉的頭發,形成“午”字形狀的發髻。這種發式被稱為“羈”或“午達”,象征縱橫通達的樣式。

  2. 融會貫通
    清代文獻如劉大櫆的《翰林侍講張君墓志銘》中,引申為對學問或事物的透徹理解,強調貫通性與綜合性。


二、其他用法與争議


三、使用建議

  1. 古籍引用優先采用發髻式樣和融會貫通兩種釋義,二者均有文獻支持。
  2. 成語用法需謹慎,建議标注來源或注明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注疏》或清代考據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治本根牀垂大發慈悲典核低級趣味斷谷負蠜改頭換尾高喻葛洪功屦觀過知仁冠冕好丹非素恒所狠突假闆交床憬彼衿裾九回舊生絶峯聚貨距路龛壁衎然冷腸流别賣庸糜煮猊爐骈脅蚍蜉牆腳遷祧硗陿且喜青堂瓦舍人聲日和風暖戎備榮祚撒歡兒食啖識見十室九空屍注殊恩隨輩觍然痌瘝頹陋望宗玩巧完人梧檟項背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