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母的意思、杜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母的解释

(1).《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 ,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 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

(2).石竹子的别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母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典故的复合词,现多指称颂地方官吏德政的代称。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指东汉杜诗之母

    据《后汉书·杜诗传》记载,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百姓感念其德,将其比作西汉召信臣(亦有惠民之政),遂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语。此处“杜母”原指杜诗之母,后演变为对杜诗本人的尊称(以“母”喻养育之恩)。

  2. 指西汉杜周之母(较少用)

    杜周为汉武帝时酷吏,其母以严教闻名。《汉书·杜周传》载其母训子事迹,但此义项后世罕用,今多取杜诗典故。


二、历史溯源与语义演变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杜母”词条释为:“①指东汉杜诗之母;②借指杜诗。后用以颂扬地方官政绩。”

  2. 《汉语大字典》:

    强调其引申义为“喻施行惠政的地方官吏”。


四、现代使用与典例


参考资料:

: 《后汉书·杜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洪迈《容斋随笔·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汉书·杜周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风操篇》,中华书局。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卷,第1021页。

: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第4卷,第2890页。

网络扩展解释

“杜母”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对贤明官员的称颂

出处:源自《后汉书·杜诗传》。东汉官员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因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当地百姓生活富足。百姓将他与西汉时期同样贤能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并称,流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的民谚。
用法:后世以“杜母”代指造福一方的清廉父母官。例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杜母高风不可攀”一句,即借指贤能的地方官。

2. 植物别名

释义:指石竹子(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此用法较为生僻,多见于古代文献或地方性称呼。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摽摇步人后尘猜嫌称惬宸藻传国玺辞归窜益大颢殚竭电采钝弊钒钢伏兵腐皮芙蓉镇干直高山冠高挑子公婆果官冱冻虎尾春冰讲经家贼桀士惊慴鸡香俱备郡县馈劳舲船梨雪乱哄马耳春风蛖蝼闷若名门慕尼黑逆孽皮草行平塞蒱戏青汉奇事虬钟仁智居山囚饰甲底兵私好天骨涕洟偷工减料頽剥外鹜畏爱文津阁现案相趁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