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母的意思、杜母的详细解释
杜母的解释
(1).《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 ,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 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
(2).石竹子的别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
词语分解
- 杜的解释 杜 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堵塞(乮 ):杜绝。杜塞(乮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
- 母的解释 母 ǔ 妈妈,娘:母亲。母性。母系。慈母。母忧(称母亲去世)。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母。舅母。 雌性的,与“公”相对:母鸡。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母国。母校。母音(元音)。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
网络扩展解释
“杜母”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对贤明官员的称颂
出处:源自《后汉书·杜诗传》。东汉官员杜诗任南阳太守时,因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当地百姓生活富足。百姓将他与西汉时期同样贤能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并称,流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的民谚。
用法:后世以“杜母”代指造福一方的清廉父母官。例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杜母高风不可攀”一句,即借指贤能的地方官。
2. 植物别名
释义:指石竹子(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此用法较为生僻,多见于古代文献或地方性称呼。
补充说明
- 历史背景:杜诗发明了“水排”(水力鼓风装置),促进了冶铁技术发展,是汉代重要科技成就之一,进一步体现其政绩。
- 文化影响:“召父杜母”成为古代官员的典范,常被用作称颂地方官的典故。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杜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一个孩子或学生失去母亲的情况。接下来是关于《杜母》的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杜母》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杜和母。其中,杜的部首是木,笔画数为5;母的部首是毋,笔画数为4。
来源:《杜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一文中,意思是“孤立无依的孩子”。该词表达了对于失去母亲的孩子的同情和关怀。
繁体:《杜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杜母」。
古时候汉字写法:根据《康熙字典》中的记载,古时候《杜母》的写法为「杜母」,与现代相同。
例句:他是一个杜母的孩子,我们要多关心他。
组词:杜母情、杜母痛、杜母之痛。
近义词:无父无母、孤儿、失亲。
反义词:有父有母、有家庭的孩子。
希望以上信息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安亲摽遇表左承误传宰出离翠衿戴渊剑刀切低潮兑奖对内搞活堕泪碣堕圮放贷方竹非想非非想处枫树菌膏脣贩舌工具箱广爽归冯鬼头银故墟合法权益红包黄家女交口赞誉钜典诀行浶浪楞坎两闸粒度厘睫落解粥梅颊摩笄涅槃弃损缺襟袍衽席之好任意荣誉感设府识有司香颂台櫢檽陶白讬交外市微事无朕显得向义闲账小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