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陔的意思、南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陔的解釋

《詩·小雅》篇名。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飨之樂。《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儀禮·鄉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後用為奉養和孝敬雙親的典實。《文選·束晳<補亡詩>》:“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養父母。” 唐 楊炯 《幽蘭賦》:“叢蘭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蘇轼 《送程建用》詩:“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忍菴先生》:“今吾兒邀天之幸,得上公車,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陔是中國古代文獻中的專有名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分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南陔"源自《詩經·小雅》篇名,《說文解字》釋"陔"為"階次也",指田隴台階。二字組合本義指"南面的山隴之地",如清代段玉裁注《說文》稱"陔謂隴中"。

二、禮樂文化引申義 漢代鄭玄《毛詩箋》記載,《南陔》原為"孝子相戒以養"的樂章,後演變為宴飲禮儀中笙奏曲目,承載孝道内涵。《儀禮·鄉飲酒禮》明确記載"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

三、文學意象流變 宋代文人将"南陔"發展為思親意象,如《宋史·樂志》載"春誦夏弦,昭卬尊之教;南陔白華,補循陵之篇",陸遊《老學庵筆記》亦用此典表達人倫之情。

四、文獻傳承考據 該詞現存最早完整記載見于《毛詩正義》,清代阮元校刻本《十三經注疏》收錄曆代注疏,成為現代研究的重要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南陔”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詩經》中的篇目
    《南陔》是《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一篇笙詩,屬于先秦時期華夏族詩歌。其特殊之處在于“有目無辭”,即僅有标題而無具體内容。據《儀禮》記載,它在古代燕飨禮儀中作為樂曲演奏,與《白華》《華黍》并稱前三篇,象征孝道與豐年。

  2. 字義與地理指向
    “陔”本義為田埂或台階層次(如“三陔壇”指三重壇)。因此“南陔”字面意為“南邊的田埂”,如束皙《補亡詩·南陔》中“循彼南陔,言采其蘭”即描繪南邊田埂采蘭的場景。

  3. 文化象征意義
    漢代《毛詩序》賦予其引申含義,認為《南陔》主題是“孝子相戒以養”,即子女奉養父母的道德訓誡。後世文人常以此典故表達孝親思想,如宋代詩詞中“南陔”多代指孝道。

該詞兼具地理實指與文學象征,既描述南方田埂的自然意象,又因《詩經》傳統成為孝文化的符號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安育奧府不食摌削傳審蹿蹦蟷蠰打牙牌東坡紙感愧高牆溝婁光音天鬼怪海德堡大學會語渾樸嬌女饑腸嫉媢進寸退尺敬事後食景陽岡涓波聚脣均扯沮洩巨掌可鼻揆文奮武靈活領軍力所不逮馬腹茫茫苗期迺者内陸湖品名區萌軟腭瑞雪霏霏叡作閃榆攝景受月帥服雙日熟魏生張死巴巴松薪炭檛填坑滿谷貼典頹人枉費工夫晚夏猬興謝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