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的意思、顧思的詳細解釋
顧思的解釋
眷念,思念。《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我尚未成人,柰何不顧思!”《中國歌謠資料·十二月出兵歌》:“八月當兵别了妻,‘妻呀,妻!日間顧思猶自可,夜間顧思到雞啼。’”
詞語分解
- 顧的解釋 顧 (顧) ù 回頭看,泛指看:顧眄。顧名思義。回顧。 照管,注意:顧及。顧忌。顧慮。顧念。顧恤。顧全。顧問。顧惜。兼顧。 商店或服務行業稱來買貨物或要求服務的:顧客。惠顧。主顧。 拜訪:三顧茅廬。
- 思的解釋 思 ī 想,考慮,動腦筋:思想(a.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産生的結果;b.想法,念頭;c.思量)。思忖。思索。思維。沉思。尋思。見異思遷。 想念,挂念:思念。思戀。相思。 想法:思緒。
專業解析
“顧思”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其核心含義圍繞着“回頭看”和“思考”這兩個動作的疊加,強調一種帶有反思、眷念或顧慮的思考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顧: 本義指回頭看,引申為眷念、關心、考慮、顧及、照顧等意思。
- 思: 指思考、思索、想念、考慮。
- 顧思: 将“顧”與“思”結合,意指一邊回顧(過去或相關事物),一邊思考。它強調的思考不是單純的、直線的思維,而是伴隨着回望、眷念、顧慮或對相關因素的反複權衡。
-
核心含義與側重點:
- 帶有回顧性的思考: 思考時不忘回顧過去的人、事、物或經驗。
- 帶有眷念的思考: 思考中包含着對某人或某事的思念、挂念。
- 帶有顧慮的思考: 思考時有所顧忌,反複權衡利弊得失,擔心某些後果或影響。
- 反複思量: 指一種反複的、盤旋在腦海中的思索狀态,常因牽挂或憂慮而起。
-
古籍例證與用法:
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時有出現,常用來表達深沉的思念或憂慮的思考。
- 例如,《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今數遭變異,谷價數倍,憂惶晝夜,不安坐卧,而欲先營外封,違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剛急,有匈中氣,不可不順也。若陰陽調和,邊境清靜,然後行子之志。吾但當含饴弄孫,不能複關政矣。” 其中“憂惶晝夜,不安坐卧”所表達的狀态,就包含了深刻的“顧思”——既憂慮當前災異、物價,又顧念兒子的志向和國家的安定,反複思量權衡。
- 又如,南朝梁簡文帝《筝賦》:“江南之竹,弄玉有鳴鳳之箫焉;洞陰之石,範女有遊仙之磬焉。若夫排雲入漢之美,含商觸徵之奇,罷雍祠之麗響,絕漢殿之容儀。… 于是促筵命妓,銜觞置酒。耳熱眼花之娛,千金萬年之壽。白日蹉跎,時淹樂久。玩飛花之度窗,看春風之入柳。命麗人于玉席,陳寶器于纨羅。撫鳴筝而動曲,譬離鹍之别鶴。… 奏相思而不見,吟夜月而怨孤。… 若乃上感天地,下動鬼神。享祀宗祖,酬酢嘉賓。移風易俗,混同人倫。莫有尚于筝者矣。” 文中雖未直接出現“顧思”二字,但“奏相思而不見,吟夜月而怨孤”所描繪的彈筝者心境,正是對遠方之人的深切“顧思”——在彈奏中回顧往昔、思念故人。
-
與現代詞語的聯繫與區别:
- “思考”/“思索”: 更側重于思維活動本身,範圍更廣,不一定包含“回顧”或“眷念”的情感色彩。
- “思念”: 更側重于對不在眼前的人或物的想念,情感色彩濃,但“思考”的成分可能不如“顧思”明顯。
- “顧慮”: 強調擔心、忌諱,是“顧思”中可能包含的一種狀态(即因顧慮而反複思量),但“顧慮”本身不強調“回顧”或“眷念”。
- “反思”: 強調回過頭來對過去進行思考、省察,與“顧思”中的“回顧性思考”有相似之處,但“反思”更強調批判性、總結性,而“顧思”的情感色彩(眷念、憂慮)可能更濃。
-
“顧思”是一個融合了動作(回顧)與心理活動(思考)的古語詞,其精髓在于表達一種因眷念、憂慮或需要權衡而進行的、帶有回顧性質的反複思量。它描繪的是一種萦繞心頭、難以釋懷的思考狀态。
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最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對“顧”和“思”的單字釋義詳盡,其編纂原則保證了其對“顧思”這類複合詞解釋的可靠性。可參考其相關條目。
- 《辭源》 (側重探求古漢語語詞起源及意義演變的詞典):對古語詞的溯源和古義解釋尤為精當,是理解“顧思”這類詞彙的重要工具書。可查閱“顧”、“思”及可能的複合詞條。
- 古籍用例(如《後漢書》、《文選》等): 古籍中的實際運用是理解詞彙意義和用法的最直接、最權威的依據。例如《後漢書·皇後紀》和梁簡文帝《筝賦》中的相關語境(如前文所引部分)。
請注意,“顧思”在現代漢語中非常罕見,理解其含義主要依靠古籍和權威詞典的解釋。在當代寫作或交流中,通常會根據具體語境選用更常用的詞語如“思念”、“思慮”、“顧慮”、“回想”、“反思”等來表達類似的意思。
網絡擴展解釋
“顧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眷念、思念,多用于表達對人或事物的深切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情感上的牽挂與懷念,強調内心對某人或某事的持續關注與不舍。
- 結構:由“顧”(眷顧、回望)與“思”(思念、思考)組合而成,體現“反複回想”的情感狀态。
二、出處與例句
-
古代文獻
- 《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中蔡琰(蔡文姬)的《悲憤詩》寫道:“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表達母親對幼子的牽挂。
- 漢代民謠《十二月出兵歌》提到:“日間顧思猶自可,夜間顧思到雞啼”,描繪士兵離家後日夜思念妻子的情景。
-
現代解釋
該詞在《漢典》等權威辭書中均被定義為“眷念、思念”,強調情感層面的深切回憶與不舍。
三、其他相關信息
- 近義詞:眷念、挂念、惦念、懷想。
- 反義詞:遺忘、漠視、淡忘。
- 用法: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顧”與“思”的單獨釋義(如“顧”的“回看”“拜訪”等義項),可參考相關詞典擴展學習。
别人正在浏覽...
傲慢少禮别裔嘲風弄月宸藻徂茲戴頭識臉盜玉竊鈎凋瘁放意肆志鳳策奮起改折根窩格物緻知海容害盈侯氏華滋渾然艱食檢照甲乙丙丁積功興業忌恨娟好靜秀筐貢狂酒阃威連約遼滇淩虧離朱馬棒蠻牋木路拏闾女館品子凄蹙親睹丘裡然糠照薪認證牲架審官院深山老林是非說不出口宿懷肅靜踏舞蜲娜違心無顔之冠匣劍帷燈下漏險棘小暑細吹細打洗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