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鳏寡的意思、孤獨鳏寡的詳細解釋
孤獨鳏寡的解釋
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詞語分解
- 孤獨的解釋 ∶孤立無所依附小車站孤獨地隱在樹林裡。;;《築路》 ∶獨自一個人;孤單老漢拄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獨地踯躅在田野上。;;《為了周總理的囑托;;》 ∶不合群;不喜歡跟人來往他性情孤獨,幾乎沒有什麼朋
- 鳏寡的解釋 老而無妻或無夫的人。引申指老弱孤苦者。《詩·小雅·鴻雁》:“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毛 傳:“老無妻曰鰥,偏喪曰寡。”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哀天下之鰥寡,釋四海之鬱結。” 宋 黃庭堅 《贈
網絡擴展解釋
“孤獨鳏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ū dú guān guǎ,泛指無依無靠的弱勢群體。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分解
- 孤:幼年喪父或失去父母的孩子(《孟子·梁惠王下》稱“幼而無父曰孤”)。
- 獨:年老無子女的人(“老而無子曰獨”)。
- 鳏: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老而無妻曰鳏”)。
- 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老而無夫曰寡”)。
四者合稱,代指社會中缺乏親屬供養、生活困苦的群體,如《孟子·梁惠王下》所言:“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與“鳏寡孤獨”的關系
“孤獨鳏寡”與更常用的“鳏寡孤獨”含義相同,僅字序不同,均出自《孟子》。後者更常見于現代漢語,指代無勞動力和親屬供養的人。
應用與延伸
- 古代意義:四類人被視為最需救助的弱勢群體,常被納入社會救濟對象,如唐代文獻提到官員需“撫孤獨鳏寡”。
- 現代用法:可泛指所有生活困苦、無依無靠者,如“關注鳏寡孤獨的福利”。
例句參考
- 政府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孤獨鳏寡者皆有所養。
- 古代仁政主張“孤獨鳏寡,必躬問撫”,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懷。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相關典故,可查閱《孟子》或社會學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獨鳏寡:詞義解釋
孤獨鳏寡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孤獨無助、身邊無親,或者失去配偶的寡居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孤:三點水+一點水(3畫)
獨:犬+又(4畫)
鳏:鳥+冠(13畫)
寡:宀+女(6畫)
來源
《孤獨鳏寡》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詩文中,描述了人們在喪偶或者親人離去後的寂寞無助之情。它後來成為了一個固定的詞語,用來形容那些身邊沒有親人、無依無靠的人。
繁體寫法
孤獨鰥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孤:戸+瓦+一點水(8畫)
獨:犬+又(4畫)
鳏:需(17畫)
寡:穴+女(8畫)
例句
他早年喪偶,一直過着孤獨鳏寡的生活。
組詞
孤獨、鳏寡、孤獨終老、鳏寡飽學
近義詞
孤苦、孤單、獨居
反義詞
團結、親密、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