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目聽的意思、目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目聽的解釋

(1).古代聽訟法之一。謂觀察受審訊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鄭玄 注:“觀其眸子,視不直則眊然。” 賈公彥 疏:“目為心視,視由心起。理若直實,視盼分明;理若虛陳,視乃眊亂。”

(2).謂看人語态即知其意;見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列子·仲尼》:“ 老聃 之弟子有 亢倉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宋 蘇轼 《聞正輔表兄将至以詩迎之》:“目聽不任耳,踵息殆廢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梅 亦善候伺,能以目聽,以眉語,由是一家俱憐愛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目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司法術語

指通過觀察受審者的眼神來判斷其是否誠實,屬于《周禮》記載的“五聽”斷案法之一。

二、道家修養概念

指通過觀察人的表情、姿态直接理解其意圖,甚至達到“視聽由精神主宰”的超感官境界。

關聯辨析

需注意兩種含義的差異:前者是司法實踐方法,後者是哲學思想中的感知理論。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成語典故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目聽

“目聽”是一個漢語詞彙,詞義為“仔細觀察和傾聽”。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目(mù)和聽(tīng)。

根據部首和筆畫來拆分:目的部首是目字旁,聽的部首是耳字旁。目的筆畫數為五畫,聽的筆畫數為七畫。

“目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在繁體字中,這個詞寫作“目聽”,部分漢字的形狀略有變化,但詞義和發音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根據經典文字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目聽”在古代的寫法。例如,《說文解字》對“目聽”的解釋是:“目,視物也;耳,聽也。”它的古字形是相對簡化的版本,但仍然可以看出目和耳這兩個關鍵部首。

以下是一些關于“目聽”的例句:

1. 對于畫家來說,目聽是提高觀察能力的重要方法。

2. 演講時,你需要用目聽打動觀衆。

3. 他深入研究問題時,總是目聽精細的細節。

一些和“目聽”相關的組詞包括:用心聆聽、注視聆聽、仔細傾聽等。

與“目聽”近義的詞彙有:留心、觀察、聽聞。

與“目聽”相反的詞彙為:掉以輕心、疏忽、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