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逈漠”。曠遠的沙漠。《文選·曹植<七啟>》:“駕超野之駟,乘追風之輿,經逈漠,出幽墟,入乎泱漭之野,遂屆 玄微子 之所居。” 張銑 注:“逈漠、幽墟,皆遠方之地。”
“迥漠”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迥漠”讀作jiǒng mò,本義指曠遠的沙漠,形容遙遠、荒涼的沙漠地帶。例如《文選·曹植〈七啟〉》中“經迥漠,出幽墟”一句,即用此意。
部分資料(如)提到“迥漠”可引申為“差别極大、相距甚遠”,但這種用法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較少見,可能屬于個别釋義的擴展。
曹植《七啟》中“駕超野之駟……經迥漠”一句,張銑注:“迥漠、幽墟,皆遠方之地。” 進一步印證了其地理空間上的遙遠含義。
建議: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曠遠沙漠”的本義。如需更多例證,可查閱《文選》等古籍原文(參考、6)。
迥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相距很遠、十分遙遠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辵)和犬。這個字一共有17個筆畫。
《迥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迥指的是距離很遙遠,漠指的是沒有人煙的地方。因此迥漠在古代用來形容相距很遠且很荒涼的地方。
迥漠的繁體字為「遙漠」。
在古代,迥漠的寫法可能會不同于現代漢字的寫法。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字學研究。
1. 他們住在迥漠的山區,遠離城市的喧嚣。
2. 在廣闊的迥漠草原上,可以看到美麗的野生動物。
迥漠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許多詞語,比如:
- 迥然不同:形容兩者之間截然不同。
- 迥異:形容非常不同或不同尋常。
- 迥然:形容兩者之間截然不同。
- 迥離:形容相距很遠,差距很大。
有些與迥漠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遙遠、荒涼、無人、偏僻。
與迥漠相對的意思的詞語有:接近、繁華、熱鬧、熙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