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子的意思、掇子的詳細解釋
掇子的解釋
竹兜子。舊時竹制的擡人工具。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二:“舁夫以兩竹竿懸坐具於下,并懸尺許之竹以承雙足,遊人踞坐其上……後聞 勒少仲 同年雲, 江西 多有之,名曰‘掇子’。掇,音讀如篤,餘疑即‘兜’字之轉音。”
詞語分解
- 掇的解釋 掇 ō 拾取;摘取:掇拾。掇弄。 用雙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子的解釋 子 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 *
網絡擴展解釋
“掇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1.基本詞義
指舊時竹制的擡人工具,形似竹兜或簡易轎子,用于載人出行。其名稱中的“掇”讀作“duō”,與“兜”字發音相近,或為方言轉音。
2.結構與用途
- 材質與構造:由兩根竹竿懸吊坐具制成,下方另設短竹承托雙足,供人踞坐。
- 使用場景:常見于古代江西等地,屬于民間簡易交通工具。
3.文獻記載
清代學者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描述其為“掇子”,并推測其名稱源于“兜”的轉音。
4.發音與方言
- 拼音:duō zǐ。
- 方言關聯:可能為江西等地方言對“竹兜”的特定稱呼,體現地域語言特色。
小結
“掇子”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出行智慧,屬于特定曆史時期的交通文化産物。現代已不再使用,僅存于文獻記載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掇字是指将文句中的一部分字語拆解出來,加以替換或重新排列組合的一種修辭手法。該詞的組詞構成為:“扌”是手的部首,“卓”是字的偏旁部首,“早”是左下部首。掇字的拆分部首是“扌”、“卓”、“早”,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3畫、9畫、7畫。掇字一詞的來源比較難考證,但是它繁體字的寫法是「額」「皓」「愷」。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掇字的寫法是“掇”。掇字的一個典型例句可以是“望其項背”,可以看出,這個句子中的“項”和“背”就是掇字的表現。 掇字的一個常見組詞可以是“舉掇”,表示将某個事物拿起或操持起來。掇字的一個近義詞可以是“操縱”,意思也是操持或改變某物。而掇字的一個反義詞可以是“原樣”,指不進行任何改變或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