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黑奴的意思、黑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黑奴的解釋

黑人奴隸。亦為 歐 美 殖民主義者對黑種人的蔑稱。 清 黃遵憲 《櫻花歌》:“ 歐 西諸大日逞強,漸剪黑奴及黃種。” 嚴複 《原強》:“而黑種最下, 亞非利加 及繞赤道諸部,所謂黑奴是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黑奴”是一個具有強烈曆史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黑奴”指曆史上被殖民者通過奴隸貿易販賣至美洲、歐洲等地的黑人奴隸,主要涉及非洲黑人在15-19世紀被歐美國家系統性壓迫的群體。該詞也帶有殖民者對黑種人的種族蔑稱含義。

  2. 延伸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對“受壓迫、被剝削群體”的隱喻,但需注意其敏感性。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與規模
    黑奴貿易始于15世紀(1441年),持續約400年,涉及歐洲多國及美國。據估計,約有1200萬非洲黑人被強制販運至美洲,運輸途中死亡率高達20%。

  2. 經濟驅動
    殖民者将黑奴視為“商品”,用于熱帶種植園(甘蔗、棉花等)、采礦及家庭勞役。例如,法屬殖民地聖多明各的48萬黑奴創造了超過西印度群島其他地區的經濟産值。


三、黑奴的處境

  1. 非人化待遇
    黑奴被剝奪基本人權,法律上視為“會說話的牲畜”,奴隸主可任意處置甚至殺害。例如,牙買加在1690-1819年間輸入的80萬黑奴,至1820年僅存活34萬人。

  2. 勞動壓迫
    每日勞動時間長達18-19小時,飲食粗劣,平均壽命極短。西印度群島黑奴平均僅存活7年。


四、廢除與影響

19世紀,隨着廢奴運動興起,美國通過南北戰争(1861-1865)逐步廢除黑奴制。但黑奴貿易對非洲人口、文化及社會發展造成深遠破壞,直至1890年才被國際公約正式終止。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來源:漢典、搜狗百科、曆史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黑奴

黑奴一詞原指非洲人種被奴役并販賣到其他國家的奴隸。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黑”和“奴”。

部首和筆畫

“黑”字的部首是黑并且有一個額外的橫筆畫,總共有12個筆畫;“奴”字的部首是大,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黑奴”一詞最早起源于歐洲,用來形容非洲人種被奴役的情況。此後,該詞也被廣泛應用于其他國家,特别是在奴隸貿易時期。隨着時間的推移,該詞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強烈貶義色彩的稱謂。

繁體

在繁體中,“黑奴”可以寫作「黑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對于“黑奴”一詞,過去也可以寫作“黒奴”。

例句

1. 那個國家曾經充斥着大量的黑奴。

2. 黑奴制度已經被廢除多年了。

組詞

1. 黑奴貿易

2. 黑奴制度

3. 黑奴起義

近義詞

奴隸、奴工

反義詞

主人、自由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