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嶚峭的意思、嶚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嶚峭的解釋

亦作“嶛峭”。1.瘦削貌。 唐 姚合 《題鶴雛》詩:“羽毛生未齊,嶛峭丑於雞。”

(2).形容微寒。 明 無名氏 《金雀記·合雀》:“寒風嶛峭,寂寞關山道。” 明 張鳳翼 《灌園記·君後授衣》:“清霜嶛峭,號寒輒曉,正砧聲 白帝城 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嶚峭”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與山勢高聳險峻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嶚”通“嶛”,本義為山高而尖;而“峭”則指山勢陡直、險峻,二字組合後形容山體既高且陡的形态特征。例如《水經注》中“連山嶚峭,接岫回溪”一句,即生動描繪了山嶺連綿、陡峭險要的自然景觀。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作為形容詞使用,既可描述真實山體地貌,如唐代地理志中“嶚峭不可攀緣”的記載,也用于比喻品格剛正不阿之人,如宋代詩文“風骨嶚峭”的拟人化表達。現代漢語中,“嶚峭”一詞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在《辭源》《王力古漢語字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具體釋義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1587頁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嶚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形容瘦削的樣貌
    該詞原指人或事物外形幹瘦、棱角分明,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唐代姚合在《題鶴雛》中寫道:“羽毛生未齊,嶚峭丑於雞”,以“嶚峭”描繪幼鶴羽毛未豐時的瘦削形态。

  2. 描述微寒的氣候或環境
    明代文獻中,“嶚峭”被引申為形容略帶寒意的天氣。如《金雀記·合雀》中的“寒風嶛峭,寂寞關山道”,以及《灌園記·君後授衣》中的“清霜嶛峭”,均用此詞渲染清冷蕭瑟的氛圍。

注意: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具體語境需結合古籍或特定文學作品理解。部分字典可能因版本差異存在釋義偏差,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注釋或專業辭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案紀闇王百兩豹子馬碧荷常祀籌饟傳志除改瘁赧撮捧大餘等衰點将録仃伶東竄西跳獨得方召風飛雲會咈谏功伐橫翔捷出畫缋畫名魂驚膽落檢漏見趣金像箕濮情記想極幽絕對溫度麗神冥鑒謬戾默神喃呒佬撓滑泥螺蒲牒普通話契愛僑徙七辭器重讓逸競勞任命忍順塞瓦定理三組哨崗聲鄉史皇食棗約數量級瞬華肆駡葦箔危獨無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