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嶚峭的意思、嶚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嶚峭的解釋

亦作“嶛峭”。1.瘦削貌。 唐 姚合 《題鶴雛》詩:“羽毛生未齊,嶛峭丑於雞。”

(2).形容微寒。 明 無名氏 《金雀記·合雀》:“寒風嶛峭,寂寞關山道。” 明 張鳳翼 《灌園記·君後授衣》:“清霜嶛峭,號寒輒曉,正砧聲 白帝城 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嶚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形容瘦削的樣貌
    該詞原指人或事物外形幹瘦、棱角分明,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唐代姚合在《題鶴雛》中寫道:“羽毛生未齊,嶚峭丑於雞”,以“嶚峭”描繪幼鶴羽毛未豐時的瘦削形态。

  2. 描述微寒的氣候或環境
    明代文獻中,“嶚峭”被引申為形容略帶寒意的天氣。如《金雀記·合雀》中的“寒風嶛峭,寂寞關山道”,以及《灌園記·君後授衣》中的“清霜嶛峭”,均用此詞渲染清冷蕭瑟的氛圍。

注意: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具體語境需結合古籍或特定文學作品理解。部分字典可能因版本差異存在釋義偏差,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注釋或專業辭書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嶚峭》的意思

《嶚峭》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山峰高聳、險峻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嶚峭》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的部首是山(山字旁),下面的部首是丿(點字底部),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嶚峭》最早出自《爾雅·釋诂》,是一個古代文字,形狀一般用來形容險峻的山峰。嶚意味着山峰高聳而尖銳。

繁體

在繁體字中,嶚的字形為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嶚的字形為山旁加上鹹旁,表示山峰的高度和險峻之處。鹹旁是由左右兩個幾字組成,表示山峰的兩側。由于漢字的演變,現在的寫法已經改為先寫山旁,再寫下面的丿。

例句

1. 這座山峰真是嶚峭,很難攀爬。

2. 當我們站在山頂上看下去,隻能看到一片嶚峭的峰巒。

組詞

險嶈、崖嶮、峰嶮、山嶮

近義詞

峭壁、陡峭、峻峭。

反義詞

平緩、平坦、平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