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皮開肉綻的意思、皮開肉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皮開肉綻的解釋

[the skin is torn and the flesh gapes open] 綻:裂開。皮肉開裂。形容傷勢重,多指被打傷

直打的皮開肉綻悔時遲。——《元曲選·魔合羅》

詳細解釋

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到非刑毒打。《水浒傳》第十八回:“ 白勝 抵賴,死不肯招 晁保正 等七人。連打三四頓,打的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初刻拍案驚奇》卷十:“未曾用得杖錢,一個個打得皮開肉綻,叫喊連天。”亦作“ 皮傷肉綻 ”。《水浒傳》第一○七回:“﹝ 仇瓊英 ﹞覷定 滕戣 ,隻一石子飛來,正中面門,皮傷肉綻,鮮血迸流,翻身落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皮開肉綻”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pí kāi ròu zhàn,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故

3.結構與用法

4.例句參考

5.注意要點

此成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場景,口語中較少使用。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鏡花緣》《元曲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皮開肉綻

《皮開肉綻》是一個形容傷口或者瘡痍張開、裂開的詞語。意思是皮膚或者肉體被撕裂或者割開,内部組織暴露的狀态。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嚴重的傷勢或者傷口。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皮開肉綻》的拆分部首是“白”和“肉”,分别表示皮膚和肉體。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4畫和6畫。

來源

《皮開肉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元代吳澄的《西遊記》中,用來描述猴王孫悟空的身體受傷的情況。

繁體

《皮開肉綻》的繁體字為「皮開肉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開」字的上部分常常寫作「㔻」,表示皮膚剖開的樣子。「綻」字的舊字形中「纟」部分寫成了「糹」,表示皮膚或者血管裂開的樣子。

例句

1. 他的腿因為摔倒而皮開肉綻,需要立刻就醫。

2. 那次車禍導緻她的臉部皮開肉綻,傷勢非常嚴重。

組詞

皮膚、肉體、傷口、傷勢、割開

近義詞

傷痕累累、深可見骨、鮮血淋漓

反義詞

完好無損、一塵不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