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閑散的意思、閑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閑散的解釋

(1) [free and at leisure]∶清閑而又無管束

(2) [unused;idle]∶閑着不使用的

閑散資金

詳細解釋

亦作“閑散”。1.清閑少事。多指官職或衙門。《宋書·孔觊傳》:“初, 晉 世散騎常侍選望甚重,與侍中不異,其後任職閑散,用人漸輕。” 唐 元結 《漫酬賈沔州》詩:“天子許安親,官又得閒散。” 元 馬緻遠 《陳抟高卧》第三折:“先生若肯做官,寡人與先生選一個閒散衙門,除一箇清要的官職。”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二:“自九卿外,三品者多在閒散地,如太常、太僕、光祿卿、京兆尹之類。”

(2).引申為無關緊要的或無關緊要之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或微言美事,置於閑散,是綴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三折:“我急慌裡着些閒散話兒遮。”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葛長庚 詞,一片熱腸,不作閒散語,轉見其高。”

(3).悠閑自在。 唐 高適 《淇上别劉少府子英》詩:“近來住 淇 上,蕭條惟空林。又非耕種時,閑散多自任。” 宋 蘇轼 《無題》詩:“誓将閑散好,不著一行書。”《儒林外史》第四回:“我是個閑散慣了的人,不耐煩作這些事!” 沙汀 《防空》:“那老頭子一生從沒有閑散過,就在暮年,他還是在農會會長的位置上咽氣的。”

(4).謂消閑散心。《平山冷燕》第七回:“聞知 閔子廟 不遠,遂步入廟中來閑散。” 克非 《春潮急》十九:“聽 李克 要找她爹,便忙引到屋後的梨園裡。老漢在那兒閑散。”

(5). 清 代稱未授官職的 滿 族人。《清會典·八旗都統·戶口》:“每戶書氏族官爵,無職者曰閒散某,備載其父兄子弟。”《清史稿·世宗紀》:“﹝ 雍正 ﹞三年乙巳春正月癸丑,詔以 固安 官地二百頃為井田,遣八旗閑散受耕。”

(6).閑着不使用的(指人員或物資等)。如:各地人事部門廣開才路,錄用社會上閑散的專業技術人員。如:吸收閑散資金是銀行的一項重要工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閑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清閑而無管束
    指人處于無事可做且自由自在的狀态。例如:“閑散的日子”“閑散無聊”。
    補充說明:此含義強調主觀的輕松感,如提到的例句“閑散的心境一如人生”。

  2. 未被使用的資源或人力
    描述事物或人員未被充分利用的狀态。例如:“閑散資金”“閑散物資”“閑散勞動力”。

二、詞源與演變

三、用法與語境

四、造句示例

  1. 壓力無需挂嘴邊,等閑視之平常心,生活規律莫閑散。
  2. 公司整合了閑散資源,提高了運營效率。

五、引申含義

在文學中,可隱喻“無關緊要的事物”或“未被重視的細節”(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提到“置於閑散”的典故)。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2、4、7的原始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閑散》的意思

《閑散》是指行動懶散、不緊張、不努力的狀态。在生活中常用來形容人們沒有目标、缺乏動力或懶散散漫的狀态。

《閑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閑散》是由“門”部和“日”部組成,總共有16畫。

《閑散》的來源

《閑散》是由古代的文字形态演變而來。原始的形狀是“閑”。在秦朝時期規範了字體後,形态變為了“閑”。後來進一步演變為現在的字形。

《閑散》的繁體

《閑散》的繁體字為「閒散」。

《閑散》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有變化,而《閑散》也不例外。在古時,它的寫法為「閑散」。

《閑散》的例句

1.他整天閑散無所事事,從不為自己的未來着想。

2.這些員工工作态度懶散,導緻工作進展緩慢。

《閑散》的組詞

1. 閑散之人:形容行為懶散的人。

2. 閑散生活:指過着無目标、懶散的生活。

《閑散》的近義詞

1. 懶散:表示懶洋洋、無所事事。

2. 閑適:意為安閑自在、無所拘束。

《閑散》的反義詞

1. 忙碌:表示非常忙而無暇閑散。

2. 用心:指專心、認真進行某項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