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哈拉人的意思、阿姆哈拉人的詳細解釋
阿姆哈拉人的解釋
又譯“安哈拉人”。埃塞俄比亞的民族。約1700萬人(1985年)。講安哈拉語,通用英語。多信*********。男女行割禮。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發達。
詞語分解
- 阿姆的解釋 .妯娌之間,弟婦對嫂嫂的稱呼。《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呂寶 心懷不善,想着哥哥已故,嫂嫂又無所出。況且年紀後生,要勸他改嫁,自己得些財禮。教渾家 楊氏 與阿姆説。 王氏 堅意不從。”甬劇《
- 拉人的解釋 拉夫。 楊朔 《昨日的臨汾》:“鄉下不能住啦,軍隊裡拉人,隻好跑出來。”
網絡擴展解釋
阿姆哈拉人(Amhara)是埃塞俄比亞的主要民族之一,具有以下特征:
一、基本概況
- 人口與分布: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和北部,人口約2200萬(占全國總人口26.9%),是第二大民族。
- 語言:使用阿姆哈拉語(屬閃-含語系閃米特語族),是埃塞俄比亞的官方語言;早期宗教語言“蓋埃斯語”仍用于儀式。
- 曆史淵源:祖先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紀從阿拉伯半島遷入的薩巴人,曾建立阿克蘇姆帝國(公元2-9世紀)和阿比西尼亞王國(13-16世紀)。
二、文化與社會
- 宗教信仰:多信奉埃塞俄比亞正教(基督教科普特教派),宗教儀式融合傳統習俗,如男女均行割禮。
- 社會結構:曆史上分為貴族與平民,土地集中于貴族階層,1974年廢除帝制後社會結構發生較大變化。
- 經濟生活:以農業(種植苔麸等作物)和畜牧業為主,手工業(紡織、木雕等)發達,傳統主食為苔麸制成的“英吉拉”。
三、文化遺産
-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世界遺産,代表12-13世紀的石鑿基督教教堂群。
- 雅各布之路:連接耶路撒冷與埃塞俄比亞的古老朝聖路線。
注:不同來源的人口數據差異可能與統計年份有關(如1985年約1700萬,近年達2200萬)。如需更詳細曆史或文化信息,可參考權威學術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姆哈拉人的意思
阿姆哈拉人(Amhara)是埃塞俄比亞的主要族群之一,也是該國最大的族群,占總人口的27%左右。阿姆哈拉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阿姆哈拉人》這個詞由3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阝”、“土”和“大”,部首是“阝”,總筆畫數為17筆。
來源
阿姆哈拉人這個詞的來源于哈姆拉語(Amharic),是埃塞俄比亞使用最廣泛的官方語言。阿姆哈拉人是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的稱謂。
繁體
阿姆哈拉人的繁體寫法為「阿姆哈拉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阿姆哈拉人可能沒有一個特定的漢字寫法,因為這個詞源于哈姆拉語,是隨着語言的發展而形成的。
例句
1. 阿姆哈拉人是埃塞俄比亞最大的族群之一。
2. 阿姆哈拉人的文化傳統豐富多樣。
組詞
阿姆哈拉
阿姆哈拉語
阿姆哈拉文化
近義詞
埃塞俄比亞人
哈姆拉人
反義詞
其他族群
非阿姆哈拉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