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掇子的意思、掇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掇子的解释

竹兜子。旧时竹制的抬人工具。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舁夫以两竹竿悬坐具於下,并悬尺许之竹以承双足,游人踞坐其上……后闻 勒少仲 同年云, 江西 多有之,名曰‘掇子’。掇,音读如篤,余疑即‘兜’字之转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对“掇子”的释义包含两个主要义项:一是指用于拾取物品的短柄工具,常见于方言中对小型拾物器的称呼。例如:“用掇子夹起炭块,放进火盆里。”其构词法为“掇”(拾取)加后缀“子”,体现工具属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被标注为江淮官话区的特色词汇,多指铁制或竹制的夹取工具,功能类似火钳。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六回已有用例:“拿着铁掇子掏炉里的炭”,印证其历史用法。

从词源学考察,“掇”本义为拾取,《说文解字》释作“拾取也”,后引申出整理、摘取等义。“掇子”作为派生词,保留了动作工具的核心语义特征,符合汉语工具类名词“动词+子”的构词规律,与“刷子”“铲子”等构成同类型词汇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掇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1.基本词义

指旧时竹制的抬人工具,形似竹兜或简易轿子,用于载人出行。其名称中的“掇”读作“duō”,与“兜”字发音相近,或为方言转音。

2.结构与用途

3.文献记载

清代学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描述其为“掇子”,并推测其名称源于“兜”的转音。

4.发音与方言

小结

“掇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出行智慧,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交通文化产物。现代已不再使用,仅存于文献记载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圭褓襁八佾摈绝笔师逼阽不闻不问不饮盗泉成连绰屑猝猝麤论大馆待贾跌跌冲冲帝渚东补西凑东土二龚漨渤改厉公便宫苑贯穿鬼浆海氛黑甜乡魂消胆丧检奸贾欺静坊麇聚抗棱零零散散留连忘返砺岳盟河緑须姜毛牛冥搜旁嚣破坚摧刚迫真牵鈎全副屈沱人际人情物理汤汤儿盛情噬不见齿市权失实守天悚切途轨推敬危局刎颈五辞稀里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