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旆的意思、鼓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旆的解釋

擊鼓和樹旗。《晉書·羊祜傳》:“今若引 梁益 之兵水陸俱下, 荊 楚 之衆進臨 江陵 ,平南、 豫州 ,直指 夏口 , 徐 、 揚 、 青 、 兗 并向 秣陵 ,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誤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旆”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鼓”和“旆”兩個單字構成。其核心含義與古代軍事、禮儀活動相關,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分解

    • 鼓:本義為打擊樂器,引申為擊鼓的動作,在軍事中用于傳遞信號或鼓舞士氣(《漢語大詞典》)。
    • 旆:指古代旗幟末端形如燕尾的垂飾,後泛指旗幟,尤指軍旗或儀仗旗(《說文解字注》)。

      組合後,“鼓旆”字面指“擊鼓與揚旗”,象征軍隊行進或儀式中的號令與标志。

  2.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典文獻,如《詩經·小雅》中“蕭鼓旆旌,以作六師”,描述軍隊出征時鼓聲與旗幟并用的場景(《十三經注疏》)。明代《武備志》亦載:“鼓旆相隨,以彰威儀”,強調其軍事指揮功能。

  3. 曆史語境關聯

    古代戰争中,“鼓”用于控制進攻節奏,“旆”則用于标識軍隊陣營。二者結合體現“聲號”與“視覺信號”的協同,屬于冷兵器時代重要的指揮系統(《中國軍事通史》)。

網絡擴展解釋

“鼓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字面釋義

    • 鼓:指擊鼓,古代常用于軍事行動中傳遞信號或鼓舞士氣()。
    • 旆(pèi):指旌旗,特指旗幟上的飄帶,象征軍隊或指揮标志。
      組合後,“鼓旆”字面意為“擊鼓和樹旗”,多用于描述軍隊行進或作戰時的場景。
  2. 文獻用例與深層含義
    該詞見于《晉書·羊祜傳》:“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誤之”,描述軍事策略中通過擊鼓、樹旗制造假象迷惑敵人()。此處“鼓旆”不僅指具體動作,更延伸為一種虛張聲勢的戰術,體現古代戰争中聲、形并用的心理戰術。

補充說明
“鼓”在古漢語中常作動詞,如“一鼓作氣”中的激勵義;“旆”則多與儀仗、權威相關,如“旌旆”代指軍隊。二者結合後,詞彙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文本中,現代漢語已罕見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抱蜀奔跑本訓變風易俗鼈咳伯氏不升部填抽付傳鼓穿換奠基石诋短峒兵凍風遁避發電赤發立風駝粉合麻碎格沮耿直氦氖激光器河汊子橫術會師講師間隙讦細謹廉巨器快攻連瘡量實賣功買和面磨羅明心見性内辭年平均澀筆設營失溺使心作倖刷箒素日貪滑貪欲無厭銅頭土虺帵子溫情五車腹笥戊方五色缤紛遐畿險詣西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