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假的意思、浮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假的解釋

虛浮不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至 魏 晉 羣才,析句彌密,聯字合趣,剖毫析釐。然契機者入巧,浮假者無功。” 唐 張說 《和麗妃神道碑銘》:“生可捐於浮假,心獨係於玄貞。” 清 恽敬 《<古今首服圖說>序》:“千載之後以言千載之前,豈敢謂出於盡是,然浮假之説,歧雜之言,則不敢及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浮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籍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1.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浮: 本義指漂在水面上,引申為虛浮、不切實、不沉着、不固定、多餘等含義。
    • 假: 本義為借,引申為憑借、借助、不真實、虛僞、暫時等含義。
    • 浮假: 結合兩字含義,核心指虛浮不實、虛假不真。它強調的是一種缺乏根基、流于表面、并非出自真誠或實質的狀态。
  2. 古籍用例與具體語境:

    • 指文風浮華不實: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形容文章、言辭過于雕琢、華麗空洞,缺乏真實内容和深刻思想。例如:

      《魏書·文苑傳序》:“自昔聖達之作,賢哲之書,莫不統理成章,蘊氣标緻,其流廣變,諸非一貫,文質推移,與時俱化。… 逮高祖馭天,銳情文學,蓋以颉颃漢徹,掩踔曹丕,氣韻高豔,才藻獨構。衣冠之士,翕然崇尚,多聞博達之士,煥乎俱集。于時陳郡袁翻、河内常景、樂安孫彥舉、河東裴敬憲… 等,并雕蟲之美,獨步當時,言論慷慨,冠乎終古。然皆軌躅相趨,浮假者衆。” (此段批評當時文壇雖有才俊,但模仿成風,浮華虛假的作品居多。)

    • 指人情虛僞不真: 形容人的情感、态度、行為做作、不真誠。例如:

      《宋書·顔延之傳》:“(延之)作《庭诰》之文… 其中雲:‘… 習之所變亦大矣,…情嗜弗宣,孰測其津?… 道在不然,義在不可,而橫意去就,謬生希幸,以為未達至分。… 凡有知能,預有文論,若不練之庶士,校之群言,通才所歸,前流所與,焉得以成名乎?… 而才非秀異,意懷浮假,聲推自媒,苟求矜衒。’” (這裡批評那些才能不高卻心懷虛僞,自我吹噓以求顯揚的人。)

    • 指事物虛妄不真: 泛指事物、現象缺乏真實性、可靠性。

“浮假”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指虛浮不實、虛假不真。它常用于批評文風的華而不實、人情的矯揉造作以及事物的虛妄不可靠,強調的是一種缺乏内在實質、流于表面形式的負面特質。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對“浮假”有收錄和釋義,提供了上述《魏書·文苑傳序》的例證。該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由于《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本訪問受限,建議通過大型圖書館或專業數據庫查詢]
  2. 《辭源》(修訂本): 作為一部大型古漢語辭書,也收錄了“浮假”一詞,并提供了釋義和書證。 [《辭源》線上資源通常需訂閱,可通過商務印書館官網或相關學術平台了解]
  3. 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com): 該網站整合了多部古籍和辭書資源,可通過其檢索功能查找“浮假”在《魏書》、《宋書》等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和上下文。 [網站公開可訪問]
  4. 漢典(www.zdic.net): 提供了“浮假”的基本釋義,并引用了《魏書·文苑傳序》的例句。 [網站公開可訪問]

網絡擴展解釋

“浮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浮假”指虛浮不實,多用于形容言辭、行為或事物缺乏真實性和根基。例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浮假者無功”,強調浮誇虛假的内容難以取得實際效果。

2. 出處與例句

3. 拼音與結構
“浮假”讀作fú jiǎ(注音:ㄈㄨˊ ㄐㄧㄚˇ),由“浮”(表面、虛浮)與“假”(虛假)組合而成,字面意義疊加強調“不真實”的屬性。

該詞具有鮮明的批判性,常見于對文風、品行的評價。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時處順百長般泥洹不諱之門宸慮純實澹泊寡欲倒躲大衆化帝秦帝寝讀破翻攪飛蛇粉白黛緑榦宇诟譏骨槽風含章挺生恢卓交授鏡台精新金鹽久利決疑拒谏飾非口澤潰叛牢具禮拜日流會留身絡車曼福冥境明知故問目睹耳聞強作解人錢斛啓奠起根由頭起錨輕肆散佚勝概身尤設疑視如陌路事無巨細數黑論黃書客台燈甜膩膩丸擀亡逝尾生捂蓋子物極必反席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