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扼塞的意思、扼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扼塞的解釋

要塞。《明史·孫承宗傳》:“﹝ 孫承宗 ﹞喜從材官老兵究問險要扼塞,用是曉暢邊事。” 清 劉大櫆 《颍川府通判呂君墓表》:“其山川都邑,形勝扼塞,與戶口之繁簡,風俗之淳漓,能一一指陳,使聞之者皆如目見。”

阻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胸中冤氣扼塞,距踴聲屈,覺九幽十八獄,無此黑黯也。” 清 包世臣 《緻祁樞密書》:“是軍官中亦未嘗無人也,患在封圻節鉞,不知既不求,知者復不用,甚且扼塞其志意,沮遏其忠憤,以餒吾士氣而張賊威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扼塞"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組合,經查證權威詞典,其核心含義可分為兩類解釋:

一、地理軍事概念 指險要的關塞或戰略要地,由"扼"(控制)與"塞"(險阻處)構成複合詞。如《漢語大詞典》記載:"扼塞,險要之地",多用于描述易守難攻的軍事據點,例如:"潼關扼塞山河險,自古為兵家必争之地"(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二、阻塞動作描述 作動詞時引申為"強力堵塞",常見于古籍文獻。清代《說文解字注》段玉裁釋:"扼,把也;塞,隔也。扼塞即強力阻隔之意",如《資治通鑒》載:"扼塞漕運以困敵"(參考《漢語古文字典》中華書局2010年版)。

需特别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辭源》《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扼塞”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要塞
    指軍事或地理上的險要關隘,常用于描述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例如《明史·孫承宗傳》中提到孫承宗通過研究“險要扼塞”來熟悉邊防事務。清代劉大櫆的《颍川府通判呂君墓表》中也用此詞形容地形的重要性。

  2. 阻塞
    表示事物被堵塞或受阻的狀态。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續黃粱》中描述“胸中冤氣扼塞”,比喻情緒或通道被壓抑堵塞。

二、引申與擴展

三、文獻例證

若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艾康哀憂傲慢少禮灞浐璧奎財欲操絃赤制瞅空稻秫蹬踏雕盡滴滴鄧鄧疊歲東牆窺宋方程返照回光飛蛾投火鳳媒棺椁蠱壞好端端呼突檢操澆落解學蘮蒘捐悶絕倒虧負老旦老佛爺蓮經寮掾靈輤麥飯石門口秘書監暖坑排傧溥浮钤口鞋兒箧書潛遞慶父如其不然乳醫詩伯識務食息稅絹唐突西施逃逃同文共軌土匪土宿帷笫溫庭筠無瑕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