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秘書監的意思、秘書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秘書監的解釋

官名。 東漢 桓帝 時設置, 南北朝 末期以後為秘書省之長官,掌邦國經籍圖書著作等事, 明 廢。參閱《初學記》卷十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秘書監是中國古代掌管國家典籍文書的重要官職,始設于東漢,延續至元代,其職能與地位隨朝代更疊有所演變,以下從曆史文獻角度分述其核心含義:


一、官職起源與職能定位

秘書監初設于東漢桓帝時期(約公元2世紀),主管宮廷藏書與文書檔案。《後漢書·百官志》載:“秘書監一人,秩六百石,掌典圖書、秘記。”其職責包括整理典籍、修撰國史、保管重要文獻,相當于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檔案館負責人。


二、魏晉至唐代的職能擴展

  1. 典籍管理中樞

    魏晉時期,秘書監統轄秘書丞、秘書郎等職,總領國家藏書校勘。唐代沿襲此制,《唐六典》卷十明确其“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下設著作局掌管修史,成為文化事業的核心機構。

  2. 參與學術編撰

    唐代秘書監常領銜大型文化工程,如魏徵任秘書監時主持編修《隋書》,虞世南參與編纂《北堂書鈔》,凸顯其學術領導地位。


三、宋元時期的演變與廢止


四、曆史地位與文化影響

秘書監作為延續千年的文職要員,不僅保障了中華典籍的傳承(如唐代收藏圖書達八萬餘卷),更推動了史學、文學的發展。其名稱中的“秘書”原指秘藏文獻,與現代“秘書”職務含義截然不同,反映了古代文獻管理的特殊性。


文獻參考來源:

  1. 《後漢書·百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唐六典》卷十(廣雅書局刻本)
  3. 《舊唐書·職官志》(百衲本二十四史)
  4. 《元史·百官志》(國家圖書館藏明洪武刻本)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穩定性不足,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未提供電子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秘書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官職及機構,其曆史演變和職能如下:

  1. 起源與設立
    秘書監始設于東漢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最初隸屬太常寺,負責管理國家圖書典籍。魏文帝曹丕時期重新設立,專管藝文圖籍,隸屬少府,後并入中書省。

  2. 職能與地位
    作為專掌國家藏書、編校及修史的機構,秘書監在隋唐宋三朝發展為秘書省,主官為秘書監,官秩從三品,地位與宰相(正三品)相近,被視為天下文人的象征。其職能包括管理皇家典籍、編修史書,類似明清時期的翰林院。

  3. 曆史演變

    • 晉朝:改稱秘書寺,設秘書卿等職,統轄著作局。
    • 隋唐:曾短暫改稱“太史”或“秘書省令”,後恢複舊制。
    • 宋元:延續秘書省制度,西夏、金朝亦設此職。
    • 明朝:廢除秘書監,相關職能并入其他機構。
  4. 其他含義
    現代語境中,“秘書監”也被引申為秘書長或秘書職位的代稱,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或非正式場合。

秘書監作為古代文化管理核心機構,存續約1500年,對典籍整理、文化傳承起到關鍵作用。其職能和地位隨朝代更疊變化,最終在明代退出曆史舞台。

别人正在浏覽...

奧處裱法兵車行避賢驿補蓺朝耕暮耘趁漢嗤诋沖途欻砉吹騰春司祠具存盤待定系數法獨根,獨根兒恩田二之日富家子父母官符協灌漿糊歸死滾調號手纮紞矯異腳子驚浪錦茵鸠哺浚距看風色虧汙赉錫離愍沒馱蝱蟲懵董鲵鰌弄斧班門遷削氣象衛星筌拾取拙燃萁之敏弱志撒眸上館深厚舍生水至清則無魚逃命頭茶吞占完堅威容午錯午校象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