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 東漢 桓帝 時設置, 南北朝 末期以後為秘書省之長官,掌邦國經籍圖書著作等事, 明 廢。參閱《初學記》卷十二。
秘書監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官職及機構,其曆史演變和職能如下:
起源與設立
秘書監始設于東漢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最初隸屬太常寺,負責管理國家圖書典籍。魏文帝曹丕時期重新設立,專管藝文圖籍,隸屬少府,後并入中書省。
職能與地位
作為專掌國家藏書、編校及修史的機構,秘書監在隋唐宋三朝發展為秘書省,主官為秘書監,官秩從三品,地位與宰相(正三品)相近,被視為天下文人的象征。其職能包括管理皇家典籍、編修史書,類似明清時期的翰林院。
曆史演變
其他含義
現代語境中,“秘書監”也被引申為秘書長或秘書職位的代稱,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或非正式場合。
秘書監作為古代文化管理核心機構,存續約1500年,對典籍整理、文化傳承起到關鍵作用。其職能和地位隨朝代更疊變化,最終在明代退出曆史舞台。
《秘書監》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詞組成:秘書和監。秘書指的是擔任高級官員工作秘書的人,通常負責處理文件、記錄會議内容以及安排日程等工作。而監指的是監察、監管的意思。因此,《秘書監》可以理解為監管秘書工作的職位。
《秘書監》的部首是⺡(隹)和⺆(立),拆分成筆畫可以分為9畫。
《秘書監》一詞源于古代官制。在中國古代,朝廷中設立了各種監察和監管的官職,而監察秘書工作的官職就成為了《秘書監》。
《秘書監》的繁體字為「祕書監」。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秘書監》的字形可能會略有差異。古代漢字有許多變體,不同朝代和地區對字形進行了不同的改變。但整體來說,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他是************人的秘書監。
2. 請把這份文件交給秘書監。
秘書長、秘書處、監察、監管。
秘書主任、秘書官。
監所、秘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