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稻秫的意思、稻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稻秫的解釋

稻及稷之黏者。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賦》:“玄酒明水之上,越席疏布之側,必取先於稻秫麯糵之勤,必取著於紛純紋繡之飾。” 宋 王炎 《豐年謠》:“五風十雨天時好,又見西郊稻秫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稻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稻和稷的黏性品種,即黏性稻米與黏性小米(粟)的合稱。其中:

二、文學引證

該詞多見于古詩文,例如:

  1. 唐代杜甫《有事于南郊賦》提到“稻秫麯糵之勤”,暗指釀酒原料的種植辛勞;
  2. 宋代王炎《豐年謠》中“西郊稻秫肥”,描繪豐收景象。

三、詞義辨析

需注意“秫”單獨使用時多指黏粟,但“稻秫”連用則包含兩類黏性谷物,可能因古代地域差異存在具體指代區别。現代漢語中此詞已不常用,多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方言。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稻秫一詞的意思: 稻秫(dào jù),指的是稻谷的稭稈。稻谷是指稻子的籽粒,而稭稈則是指稻子的莖和葉。在農田收割後,稻子被割下來,而稭稈則剩下來,稱為稻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稻秫的拆分部首是⺲和禾,其中⺲是指的肉字頭,禾是指的禾谷。稻秫一詞的筆畫數一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稻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制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稻秫可以被寫作稻護。稻谷的義項由禾和辱組合而成,而稭稈的義項由禾和護組合而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稻秫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 例句: 1. 農民們在秋天收割後,留下了許多稻秫。 組詞: 無法組成其他詞語。 近義詞: 稻草、稻杆 反義詞: 稻谷、稻子 希望這些簡潔的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