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識時務。 明 陳子龍 《答趙巡按書》:“豈雲識務,彌見精誠。古之忠臣烈士,如此甚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況我每知時識務,正該如此。”
“識務”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í wù,其核心含義為“識時務”,即認清時代潮流或當前形勢,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和明智判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識”(理解、認知)和“務”(事務、時務)組成,指具備卓越的智慧與能力,能準确把握事物本質和時代趨勢。例如,明代陳子龍在《答趙巡按書》中提到“豈雲識務,彌見精誠”,贊揚忠臣對時局的清醒認識。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如《二刻拍案驚奇》中的“知時識務”即強調順應時勢的重要性。
近義與關聯詞
擴展解釋
“務”在此成語中特指“時務”,即當前的關鍵事務或社會趨勢,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務須除惡務盡”中的“務”則強調必須性,與“識務”含義不同。
總結來說,“識務”強調對時勢的敏銳判斷,多用于褒揚智慧與適應能力,常見于曆史評價或文學描寫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或陳子龍相關文獻。
識務(shí w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意思是辨别事物的本質和真相,理解事物的道理和原理。
識(shí)這個字的部首是言,筆畫數是8。
務(wù)這個字的部首是勿,筆畫數是5。
識務這個詞語源自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識(識)的構字結構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時候,識和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些不同。具體的寫法可能因曆史時期和地域差異而有所變化。
1. 學習是人們識務的一個重要方面。
2. 識務是智慧的基礎。
3. 通過識務,我們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識才、才識、業務、事務、聰明才智、智務等。
洞察力、見識、眼光、明察秋毫等。
愚鈍、糊塗、不明事理、迷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