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文共軌的意思、同文共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文共軌的解釋

亦作“ 同文共規 ”。《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後以“同文共軌”比喻國家統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序論》:“同文共軌,至治神功,非載紀無以贊大猷,非昭宣何以光盛業?”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削平天下,同文共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文共軌”是由“書同文,車同軌”縮略而成的漢語成語,最早可追溯至《禮記·中庸》記載的西周制度,後因秦始皇統一文字與車軌的舉措而廣為人知。該成語包含兩層核心内涵:

  1. 本義

    指文字書寫規範統一,車軌距離标準一緻(參考《漢語大詞典》)。秦始皇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政策,通過行政手段消除地域差異,奠定中央集權基礎。

  2. 引申義

    現代語境中常比喻國家政治統一或文化體系高度整合的狀态。如《辭海》釋義:“象征政權統一,制度通行全國”,強調思想規範與社會秩序的統一性。

該成語多作謂語、定語,常見于政論或曆史論述。例如:“‘同文共軌’的推行加速了中原文化圈的形成”(《中華成語大辭典》)。其近義詞包括“天下一統”“政令暢通”,反義詞則有“政出多門”“各自為政”。

網絡擴展解釋

“同文共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óng wén gòng guǐ,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該成語原指國家統一,具體表現為文字和車軌的标準化。其中:

二、出處與背景

出自《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反映了古代對政治、文化統一的要求,常與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關聯。

三、引申與用法

四、例句參考

五、現代理解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引申為“不同文化或學科間的合作”(如),但此用法非傳統主流,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禮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挨餓受凍餅拓惝恍迷離尺椽片瓦醇樂奉答豐嘉焚軌傅翼高溫堆肥根結盤據恭喜怪石骨董店紅亭槐菌環比虎拜篲箒昏淡姜桂艱酷假賬聚米為山窺隙堀閲兩淛連枝同氣裡人籠仗盧米荦荦确确緑毛龜蒙伐木挑凝凍破膽寒心強明瓊宮潤屋潤身讪駁山龍子神見身孕師輔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獅蠻寶帶收結送哭貪肆土壤水王謝猥險溫文爾雅無愆響合香心洗颒細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