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蛾投火的意思、飛蛾投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蛾投火的解釋

[a moth darting into a flame; (fig) bringing destruction upon oneself] 飛蛾撲向燈火,比喻自取滅亡

我已曾着人拿住楊景、 焦贊兩個,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裡。——《元曲選·謝金吾》

詳細解釋

晉 支昙谛 《赴火蛾賦》:“ 悉達 有言曰:‘愚人貧身,如蛾投火。’誠哉斯言,信而有徵也……燭耀庭宇,燈朗幽房,紛紛羣飛,翩翩來翔,赴飛焰而體燋,投煎膏而身亡。”後多以“飛蛾投火”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三折:“正是飛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裡。”《水浒傳》第五八回:“正是飛蛾投火身傾喪,怒鱉吞鈎命必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偏偏的又投了這兇僧的一座惡廟,正所謂‘飛蛾投火,自取焚身’。”亦作“ 飛蛾撲火 ”。 元 楊顯之 《潇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尋他不着,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讨死吃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蛾投火"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指飛蛾撲向火焰,常用來比喻自尋死路或自取滅亡的行為。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成語本義

指飛蛾具有趨光性,會本能地撲向光源,尤其夜晚易被火光吸引而撞入火中燒死。這一現象源于昆蟲的生理特性《現代漢語詞典》。

二、比喻引申義

比喻人不顧危險或明知有害卻執意去做,最終導緻自我毀滅的結局。強調行為帶有盲目性、沖動性和必然的悲劇性《漢語大詞典》。

三、出處溯源

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佛經譯本。如《梁書·到溉傳》引梁武帝詩:"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以飛蛾喻忠臣殉節。唐代姚思廉《陳書》亦載:"此等并如飛蛾投火,自取滅亡"《古代漢語成語詞典》。

四、用法示例

現代多用于警示盲目冒險或批判無謂犧牲,如:"毒販企圖走私毒品入境,無異于飛蛾投火。"(人民網案例庫)


注:引用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1997版)等權威辭書釋義,典故出處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成語詞典》及正史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飛蛾投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飛蛾撲向火焰,實際比喻自尋死路或不顧後果地冒險,最終導緻自我毀滅。含貶義,常用于警示盲目行動的風險。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古人觀察到飛蛾趨光撲火的現象,借此表達對無謂犧牲的批判。

三、語法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延伸

五、使用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梁書》《金瓶梅詞話》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拜别暴王抱窩邊役避暑伯理博掩不緝才剛猜枚操烈蟬翼扇齒少錯揉殚極遞補冬年節笃素笃新怠舊梵屧沸潰覆瓿高肓戈船貴勝黃絲緩決獲呂布護喪講通僵直精妙紀年角鬥靠近亮陰獵渭流淚六枝子瀝液迷罔摹想耐痛偶語棄市貧危乾文戎級世界書頁似乎通儒碩學箨質圖志亡是叟翫輕丸子微理文貍蚊吟縣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