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dit;brigand;desparado;highway-man;outlaw] 以打家劫舍為生的地方武裝團夥或其成員
土匪殺6*人不眨眼
在地方上搶劫財物,為非作歹,殘害人民的武裝匪徒。 太平天囯 《天情道理書》:“ 廣西 武宣 地方有土匪 陳亞癸 ,亦是聚黨數千,擄掠鄉村,擾害良民。” 清 王韬 《淞濱瑣話·金玉蟾》:“時土匪未靖,行旅戒途。” 茅盾 《小巫》四:“前次老頭子派人到西北鄉去搶了,又放火;保安隊又去捉了幾個鄉下人來當做土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土匪漢語 快速查詢。
“土匪”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土匪指以暴力手段在地方上搶劫財物、為非作歹的武裝匪徒,其活動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現代《辭海》将其定義為“在地方上搶劫財物,殘害人民的武裝匪徒”,強調其危害性。
典型土匪組織采用“四梁八柱”體系:
土匪行為加劇了社會混亂,如1900年東北匪首杜立三強征重稅、劫掠百姓,甚至與外國勢力對抗,成為地方一霸。官府剿匪時也常借機斂財,形成惡性循環。
以上内容綜合權威詞典、曆史研究及地域文化分析,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案例或術語,可參考相關來源。
1. 意思:
《土匪》是指以劫掠為生的盜匪,常常在偏遠山區或邊境地區出沒,進行搶劫、劫持等違法活動。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3畫) + 匪(匚,4畫)
3. 來源:
《土匪》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延壽傳》中,形容當時朝廷未能控制的地方惡劣勢力。
4. 繁體:
土匪(繁體字)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土匪 (古體字)
6. 例句:
山區經常有土匪出沒,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不安和困擾。
7. 組詞:
土匪頭子、土匪團夥、土匪作案、土匪行徑
8. 近義詞:
強盜、山賊、歹徒
9. 反義詞:
義士、正派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