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今屬山西)人。曾任方城尉,官止國子助教。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所作詞大多收入《花間集》。有詩歌《商山早行》、詞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等名篇。後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
溫庭筠(wēn tíng yún)是晚唐著名詩人、詞人,其名字的正确讀音為“yún”而非“jūn”()。以下為綜合解釋:
基本信息
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約生于812年,卒于866年。出身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但家道中落,仕途坎坷,官終國子助教()。
性格與轶事
恃才傲物,常譏諷權貴,因科場舞弊被貶,得“溫鐘馗”綽號(形容其貌丑但才華橫溢)。曾拒絕為權貴代筆填詞,晚年婉拒女弟子魚玄機的求愛()。
詩歌地位
與李商隱并稱“溫李”,詩風秾豔精緻,代表作《商山早行》以“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聞名()。
詞壇鼻祖
為“花間派”代表人物,被尊為“花間鼻祖”。《花間集》收錄其詞66首,居全書之首,奠定婉約詞風,代表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描寫女性閨情,辭藻華麗()。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作品或生平細節,可參考《溫庭筠詩集》《金荃詞》等文獻。
溫庭筠是一個中國姓氏,也是一個名人的名字。溫字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庭字的拆分部首是廣(廣部),筠字的拆分部首是竹(竹部)。 溫庭筠的筆畫總數為18畫,其中溫字8畫,庭字7畫,筠字3畫。
根據曆史記錄,溫庭筠是唐代(618年-907年)的一位著名詩人和文學家。他的名字來源于溫庭,庭位于房屋之中,通常用于表示家中或者院落。筠指的是高大的竹子。
在繁體字中,溫庭筠的寫法保持不變。其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信息暫時無法得知。
以下為關于溫庭筠的例句:
1. 溫庭筠的詩詞給人以深深的感受。
2. 溫庭筠是唐代的文壇巨匠。
以下為溫庭筠相關的組詞:
1. 溫文爾雅:指人的氣質和文化修養高雅。
2. 筠竹:指高大的竹子。
3. 庭院深深:形容庭院非常深遠。
以下為溫庭筠的近義詞:
1. 溫文聰雅
2. 溫文爾雅
以下為溫庭筠的反義詞:
1. 粗俗無文
2. 沒有修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