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法蓮華經》的簡稱。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 素公 不出院,轉《法華經》三萬七千部……有僧 玄幽 題此院詩,警句曰:‘三萬《蓮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 唐 賈島 《送僧》詩:“曉了《蓮經》義,堪任寳蓋迎。” 明 王世貞 《贈松虛上人》詩:“朝籤藥裹時廢食,夜誦《蓮經》恒不眠。”
“蓮經”是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妙法蓮華經》的簡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蓮”(象征純潔)和“經”(指佛經)組成,特指佛教重要經典《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該經在大乘佛教中地位崇高,強調“一乘思想”與“諸法實相”的教義。
曆史文獻例證
佛教意義
《法華經》以“蓮華”比喻佛法清淨無染,故稱“蓮經”。其内容涵蓋佛陀教化衆生的終極真理,被漢傳佛教天台宗奉為主經。
注:部分網頁(如)提及“經書精要”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衍生用法。建議以佛教經典簡稱為主要釋義依據。
《蓮經》是一本佛教經典,具體指代《法華經》,也被稱為《妙蓮華經》。它是佛教教派中淨土宗的重要經典之一,被廣泛視為佛教經典的代表作之一,對于佛教信仰的理解和修行方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蓮經》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頭),它由艸和連組成。艸屬于“艹”部,是意為植物的部首。所以,它的讀音也與植物相關。
《蓮經》的拆分筆畫是18畫。根據筆畫的定義,一個漢字的書寫所需的連續畫數被稱為筆畫。《蓮經》的18畫由每一個筆畫的連接構成。
《蓮經》最早起源于印度,是*********當中廣泛流傳的經典之一。後來,隨着佛教的傳播,它傳入中國并得到普及。在中國,它被稱為《法華經》或《妙蓮華經》。
由于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它經曆了繁體字的形成。繁體字是漢字書寫的一種形式,相對于簡體字而言,它的結構更加複雜。所以,我們可以找到《蓮經》的繁體版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許多與現代不同的規則和特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每一個筆畫的書寫和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和規定。要正确書寫《蓮經》這個詞,需要遵循當時的寫法規則。
以下是關于《蓮經》的一個例句:
「修行佛法,學習《蓮經》能夠增加人們對佛教教義的理解。」
以下是與《蓮經》相關的一些組詞:
蓮花、蓮座、蓮池、蓮寶、蓮燈
與《蓮經》相關的近義詞包括:《法華經》、《妙蓮華經》
與《蓮經》相關的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