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思、方程的詳細解釋
方程的解釋
[equation] 表示兩個數學式(如兩個數、函數、量、運算)之間相等的一種式子,通常在兩者之間有一等號(=)
詳細解釋
(1).九章算術之一。《後漢書·馬嚴傳》“善《九章筭術》” 唐 李賢 注:“ 劉徽 《九章筭術》曰《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廣》第四,《商功》第五,《均輸》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第九。”《九章算術·方程》 白尚恕 注釋:“‘方’即方形,‘程’即表達相課的意思,或者是表達式。於某一問題中,如有含若幹個相關的數據,将這些相關的數據并肩排列成方形,則稱為‘方程’。所謂‘方程’即現今的增廣矩陣。”
(2).今指方程式,即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如:x-2=5,x+8=y-3。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稱為方程的“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過程稱為“解方程”。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程的解釋 程 é 規矩,法式:程式。程式。章程。規程。 進展,限度:程度。進程。日程。過程。 道路的段落:路程。行(妌 )程。裡程。啟程。前程。 衡量,考核:計日程功。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方程”是數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指用數學符號表達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用于描述兩個表達式之間的相等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方程是包含未知數(通常用字母如 (x, y) 表示)的等式,例如 (3x + 5 = 11) 或 (x - 4 = 0)。
- 其目的是通過數學運算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稱為解或根)。
2.核心組成
- 左邊(LHS):等號左側的表達式,如 (3x + 5)。
- 右邊(RHS):等號右側的表達式,如 (11)。
- 未知數:需要求解的變量,如 (x)。
- 次數:方程中未知數的最高次幂(如 (x) 是二次方程)。
3.分類
按未知數數量
- 一元方程:含一個未知數,如 (2x + 3 = 7)。
- 多元方程:含多個未知數,如 (x + y = 5)。
按次數
- 一次方程(線性方程):如 (ax + b = 0)。
- 二次方程:如 (ax + bx + c = 0),解可通過求根公式 (frac{-b pm sqrt{b - 4ac}}{2a}) 得出。
- 高次方程:三次及以上,如 (x - 2x + 1 = 0)。
4.解方程的方法
- 移項:将含未知數的項移至一側,常數項移至另一側(如 (3x = 11 - 5))。
- 因式分解:将方程分解為多個因式乘積(如 (x - 4 = (x-2)(x+2)))。
- 代入法/消元法:用于多元方程組。
- 數值解法:對複雜方程(如微分方程)使用計算機疊代逼近。
5.實際應用
- 物理學:牛頓第二定律 (F = ma)、運動學方程。
- 經濟學:供需模型、成本收益分析。
- 工程學:電路分析、結構力學中的平衡方程。
6.與其他概念的區分
- 恒等式:對所有變量值都成立的等式(如 ((a + b) = a + 2ab + b))。
- 不等式:描述大小關系的式子(如 (x > 5))。
通過方程,人類能用數學語言精确描述自然規律、經濟關系等問題,是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的基石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程是一個數學術語,用于描述數學表達式中包含未知數的等式。方程可以有一個或多個未知數,并且可以使用數學符號和運算來表達。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方程的拆分部首是方(棱角),第一筆是橫。
來源:
方程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數學文字中,具體可以追溯到《九章算術》一書。後來,這個詞彙逐漸傳入其他語言中,成為國際通用的數學術語。
繁體:
方程的繁體字是「方程」,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方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隨着漢字的演變和進化,現代漢字寫法的規範已經相對統一,方程的寫法也隨之确定下來。
例句:
1. 這個方程的解集是{x | x > 3}。
2. 我們需要解決這個複雜的方程才能得到答案。
組詞:
方程可以作為一個單詞獨立存在,常用的組詞有線性方程、二次方程、多項式方程等。
近義詞:
方程的近義詞包括等式、方程式等,它們都用于描述數學表達式中的未知數與已知數之間的關系。
反義詞:
方程的反義詞可能是非方程,或者可以考慮使用其他數學術語來表達相反的概念,如不等式、不成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