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屏風和藩籬。《詩·大雅·闆》:“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鄭玄 箋:“王當用公卿諸侯及宗室之貴者為屏藩垣翰,為輔弼,無疏遠之。”後用“屏藩”比喻衛國的重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朋奸害正,摧我屏藩。”
(2).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禦設施。 清 顧炎武 《京口》詩之一:“囊括 蘇 松 儲陸海,襟提 閩 浙 壯屏藩。” 清 薛福成 《笠山宏遠炮台銘》:“隔閡島夷,為 越 屏藩。”
捍蔽,保護。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朕世世為天子,爾等亦世世為王,屏藩百世。”
“屏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屏藩”由“屏”(屏障)和“藩”(藩籬)組成,字面指屏風與籬笆,引申為起阻擋或保護作用的屏障。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比喻國家、組織或個人的防禦措施或保護邊界。
“屏藩”從具體器物(屏風、籬笆)發展為抽象概念,既指實體防禦工事,也象征政治、軍事或文化上的保護力量,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演變特點。
《屏藩》一詞是指用于屏蔽或保護的圍牆或栅欄,常用于宮殿或庭院中。屏藩就是用來隔開空間、界定邊界的裝飾性圍牆。
《屏藩》這個詞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屍”和“艸”。其中,“屍”是部首,表示人體;“艸”是部首,表示植物。結合起來,可以理解為用植物做成的隔離牆。
根據筆畫的計算,字形“屏”包含5畫,“藩”包含18畫。
《屏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的記載見于《周禮·春官》。繁體字“屏藩”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古代對于《屏藩》這個詞的解釋中,會附有古代漢字的字形。然而,在現代領域中,我們主要使用的是簡化字,所以在現代寫法中看不到古代的字形了。
1. 庭院中用一道屏藩将宅院與外部分隔開來。
2. 宮殿的大門外有一座華麗的屏藩,增添了宮殿的尊貴氛圍。
1. 屏風:用于屏蔽或隔離的裝飾性家具。
2. 圍牆:用于圍合空間的牆體結構。
3. 栅欄:用木料或金屬材料搭建的隔離栅欄。
近義詞:屏障、隔離牆
反義詞:通道、開放空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