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捧持。《水浒傳》第一回:“目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賫捧禦書丹詔,親奉龍香,來請天師。”《封神演義》第九九回:“ 子牙 将符敕親自賫捧,借土遁往 岐山 前來。”
“賫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賫捧”意為捧持,指用雙手恭敬地托舉或攜帶某物。該詞多用于描述鄭重場合下的動作,如傳遞诏書、符咒等重要物品。
構詞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捧”的組詞或引申義(如“捧場”),可參考、4的解析。
《資捧》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左邊部首是“貝”(貝貝字旁),右邊部首是“扌”(手字旁)。它的總共有6劃。
《資捧》最初是用于形容挽留生者出門時的舉止,後經引申,也用來表示給予支持、贊揚等。
在繁體字中,《資捧》是以“賫”表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寫作“賫捧”的方式沒有太大的變化。唯一的差别是可能在字形上有些微調整。
1. 他在演講中受到了觀衆們的資捧。
2. 她因為她出色的表演而受到了資捧。
1. 養資:給予支撐和贊揚。
2. 邦捧:頌揚一個國家的各個方面。
3. 承捧:接受他人的表揚和支持。
1. 贊揚
2. 稱贊
1. 貶捧
2. 指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