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眇志的意思、眇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眇志的解釋

高遠的志節。《楚辭·九章·悲回風》:“介眇志之所惑兮,竊賦詩之所明。” 王逸 注:“言己守高眇之節,不用於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眇志”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詞語構成

  1. 眇(miǎo):
    • 原義為“一隻眼睛失明”,後引申為“深遠、微小”。
    • 在“眇志”中取其引申義,形容志向的高遠超脫,與“渺”(遼遠)相通。
  2. 志(zhì):
    • 指志向、志願,如“志同道合”“鴻鹄之志”。

用法與語境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語境用法,可參考《楚辭》相關注解或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眇志》的意思

《眇志》是一個中國古代的成語,它的意思是“志向高遠、抱負偉大”。它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标,有着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去追求。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眇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目”和“心”。其中,“目”是形聲兼會意字的部首,表示與目光、視覺相關的意思;“心”則表示與心靈、思想相關的意思。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眇志》作為一個成語的源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滕文公之母背斧以遺其嗣。”這裡的“眇志”指的是滕文公的母親以背斧刑自殺,顯示出她的志向堅定和抱負高遠。

另外,繁體字“眇”在現代書寫中基本上已經被簡化為“渺”,但傳統文化中仍然保留了“眇”字的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眇”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楷書中,“眇”字是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目”字部分,下面是“少”字作為輔助部分。這種寫法注重了形象的表達,表示人的眼光狹小。

例句

1. 他雖然年紀輕,但胸懷卻非常寬廣,總是懷揣着《眇志》不斷進取。

2. 古代偉大的詩人李白,他那種追求自由、超脫世俗的《眇志》使他成為後人仰慕的對象。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眇目(形容眼神狹窄)

近義詞:大志、壯志(形容志向高遠)

反義詞:短志、淺志(形容志向不高,心胸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