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事,處理公務。 晉 葛洪 《抱樸子·省煩》:“夫約則易從,儉則用少。易從則不煩,用少則費薄。不煩則涖事者無過矣,費薄則調求者無苛矣。”《新五代史·崔棁傳》:“ 棁 少專於文學,不能涖事, 維翰 乃命 棁 知貢舉, 棁 果不能舉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叉手橫杖》:“古大帥涖事,文武官為之屬吏者,不過庭趨聲喏,今皆蒲伏叩頭,無敢言及喏矣。”
莅事(lì shì)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由“莅”與“事”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到職處理公務 或親臨主持事務,強調親身參與和正式履職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構成及用法角度展開分析:
“莅”原寫作“涖”,《說文解字》釋為“臨也”,即“到達、親臨”之意,後引申為“掌管、治理”。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莅中國而撫四夷”,指治理國家。
“事”指事務、職務,如《論語·學而》“敬事而信”,意為嚴肅對待職責。
二字結合後,特指官員到任履職 或親自處理重要事務,隱含莊重性與責任性。例如:
“新官莅事,必先察民情。”
(新官員到任處理公務,必先體察民情。)
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詞典》的界定:
例證:宋代王安石《敕監司考核州縣治迹诏》:“宜令逐路監司,每歲終巡視轄下州縣,親莅事處,稽驗實效。”
(要求監司官員親臨地方考核政績。)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郅恽任長沙太守時,處理政務清廉公正。)
(宰相選拔人才使其勝任,管理者使衆人安于職守。)
現代適用場景
雖屬文言詞,但可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論述,如:
“新任市長莅事伊始,便調研民生問題。”
卸任(離職)、曠職(荒廢職務)。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文獻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現代學術資源可參考漢典或國學大師數據庫。)
“莅事”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ì shì,其核心含義是處理公務 或擔任要職,強調在職務中恪守職責。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基本含義
由“莅”(到達、親臨)和“事”(事務、職責)組成,字面可理解為親臨事務并處理,多指官員或重要人物履行職務。
引申含義
在古籍中常指主持、管理重要事務,例如《抱樸子》提到“涖事者無過”,即要求處理公務者減少失誤;《新五代史》則批評崔棁“不能涖事”,指其無法勝任職責。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官員履職,如明代文獻記載“大帥涖事,文武官庭趨聲喏”,反映古代官場禮儀與職責規範。
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獻、成語解析或特定語境(如學術讨論)中仍會出現。
“莅事”體現了古代對職責履行的重視,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抱樸子》《新五代史》等古籍案例,或查閱權威辭典。
白畫薄面備善便媚并植碧霧草服車場赤鱗店面墊溼底根兒防伺泛響鼓撥沽販閨襟海郎鶴凫畫翣掍合渾俗和光僭黩紀念冊急世九卿相救治蹻跖苦茶饋飨老蒼兩院淩慢廬居賣交墓隧齧檗吞針女大當嫁旁迕乾景奇邁任器镕式辱末腮鬥慎初哂存神驚石試婚帥爾厮乩死傷夙舊肅聽停擱銅鈔武城宰陷搆邪路稀糊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