廑注的意思、廑注的詳細解釋
廑注的解釋
猶廑念。舊時書信中常用之。如:請纾廑注。
詞語分解
- 廑的解釋 廑 ǐ 同“僅”。 廑 í 同“勤”①。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 注的解釋 注 ù 灌進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點:注視。注目。注意。 用文字來解釋詞名:注解。注釋。注音。夾注。 解釋詞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釋注解的文字的合稱)。 記載,登記:
網絡擴展解釋
“廑注”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ǐn zhù,屬于舊時書信中常用的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表示挂念、關注,相當于“廑念”(即深切惦念)。通常用于書信往來,表達對收信人的關懷或請求對方寬心。
- 結構:由“廑”(意為挂念)和“注”(意為關注)組合而成,強調對某事的深切關心。
用法與語境
- 常見場景:多見于傳統書信,如文言文或半文半白的文體中。例如:“望纾廑注”(希望您放下挂念)、“承蒙廑注”(承蒙您的關心)。
- 近義詞:廑念、垂注、系念。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本。
延伸解析
- “廑”的多音多義:
- 讀jǐn 時,通“僅”,表示“僅僅”(如《漢書·賈誼傳》:“廑得舍人”)。
- 讀qín 時,意為“懷念”(如《于謙全傳》:“六宮廑北狩之憂”)。
- 文化背景:舊時文人書信注重禮節性表達,類似“廑注”的詞彙多用于委婉傳遞情感,體現含蓄的文風。
例句參考
- “蒙兄台廑注,弟已安抵故裡,勿念。”(傳統書信表達)
- “此事已妥善處理,請纾廑注。”(讓對方不必再挂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或古典文獻中的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廑注
廑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廑”和“注”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廑”字的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7。而“注”字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8。
來源
廑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尚書》中,其中有一句話“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成,動則有功,夫唯無他,故能成其大廑注。”廑注在這裡表示謹慎、小心的态度。
繁體
在繁體字中,廑注的字形為「兀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廑注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但略有差異。
例句
他在寫文章時始終保持着廑注的态度,仔細地選擇每一個詞語。
組詞
廑心(謹慎)、廑密(小心謹慎)、注重(重視)、注解(解釋)
近義詞
謹慎、小心、慎重、細緻
反義詞
粗心、馬虎、漫不經心、大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