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诘曉的意思、诘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诘曉的解釋

猶诘旦。 隋 江總 《侍宴玄武觀》詩:“詰曉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康有為 《京師晉陽寺下車傷足陳簡持庶常黃湜生孝廉為吾裹藥賦謝》:“詰曉步履可歸來,嗟我故人情誼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诘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信息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诘曉(拼音:jié xiǎo)意為“猶诘旦”,即指第二天早晨或拂曉時分。


詳細說明

  1. 字義解析

    • 诘:本義為“質問、追問”,但在“诘曉”中引申為“接近、臨近”。
    • 曉:指“天剛亮的時候”,如“拂曉”“破曉”。 組合後,“诘曉”強調時間接近清晨或天亮前後。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詩文或正式語境,例如:

    “詰曉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隋·江總《侍宴玄武觀》
    (描繪春末清晨雨後百花綻放的景象。)

    “詰曉步履可歸來,嗟我故人情誼篤。”
    ——康有為《京師晉陽寺下車傷足……》
    (表達對友人清晨歸來相助的感懷。)

  3. 常見誤用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質問對方使其明白真相”,但該說法缺乏古籍用例支持,可能與“诘問”“曉谕”等詞混淆。


“诘曉”是古漢語中對清晨時分的雅稱,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時間指向。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诘曉

诘曉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诘”和“曉”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诘”字的部首是讠,共6畫;“曉”字的部首是日,共8畫。

來源

“诘曉”一詞來源于《左傳·昭公十三年》:“謂族急曰:‘餘敢诘曉,君何以知之?’”意為詢問對方是否能明辨真相。

繁體

繁體字“诘曉”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一些差異。對于“诘曉”一詞,常見的古代寫法為“詰曉”。

例句

1. 他诘曉了對方的言辭,發現其中的矛盾之處。

2. 心思缜密的偵探通過诘曉各種線索,最終破解了謎題。

3. 我們應該保持謹慎,不輕易相信謠言,而要通過诘曉真相來判斷事情的真假。

組詞

嚴诘、诘問、明曉、過曉

近義詞

質問、追問、盤問

反義詞

信任、相信、相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