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祖兄弟。《史記·外戚世家》:“於是 竇後 持之而泣,泣涕交橫下。侍禦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後悲哀。乃厚賜田宅金錢,封公昆弟,家於 長安 。” 司馬貞 索隱:“公亦祖也,謂皇後同祖之昆弟。”
“公昆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公昆弟(拼音:gōng kūn dì)指同祖兄弟,即同一祖父的堂兄弟(屬于同一家族的男性後代)。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明确記載,如《史記·外戚世家》中提到窦皇後封賞“公昆弟”的典故。
詞源解析:
文獻例證: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公昆弟”也可引申為關系密切的好友,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且多基于比喻義。
如需更詳細文獻原文,可參考《史記·外戚世家》或漢典等工具書。
公昆弟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關系親密的兄弟關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字義為公正、公衆;部首為八點水,拼音為gōng,總計有4個筆畫。
昆:字義為兄弟;部首為日,拼音為kūn,總計有8個筆畫。
弟:字義為弟弟、小弟;部首為弓,拼音為dì,總計有7個筆畫。
來源:
公昆弟的來源不确切,但它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一種兄弟形容方式。成語形成于古代社會中強調家庭倫理與親情的價值觀念。
繁體:
公昆弟的繁體寫法為「公昆弟」,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公」字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差異,字形更加繁複;「昆」字和「弟」字的基本結構與現代相同,但筆畫的書寫方式有細微差别。
例句:
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就像是公昆弟般,彼此互相扶持,共同成長。
組詞:
公子、昆仲、弟兄
近義詞:
兄弟情、兄友弟恭
反義詞:
仇兄弟、疏昆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