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肅慎的意思、肅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肅慎的解釋

亦作“ 肅眘 ”。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國東北地區。 周武王 、 成王 時曾以楛矢、石砮來貢。一般認為 漢 以後的 挹婁 、 勿吉 、 靺鞨 、 女真 都和它有淵源關系。亦泛指遠方之國。《左傳·昭公九年》:“ 肅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邪與 肅慎 為鄰,右以 暘谷 為界。”《漢書·武帝紀》:“海外 肅眘 ,北發 渠搜 , 氐羌 徠服。” 顔師古 注:“《周書》序雲:‘ 成王 既伐東夷, 肅眘 來賀。’即謂此。” 明 張居正 《拟唐回鹘嗢沒斯率衆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異域歸忠傳>賜之群臣賀表》:“嘉靖 殷 邦,爰緻 氐 羌 之享;丕單 武 烈,聿來 肅慎 之庭。”參閱《文獻通考·四裔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肅慎”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作為形容詞(較少見)

指态度或行為謹慎、恭敬且莊重,強調遵守原則、不輕易冒險。例如形容人在處理重要事務時嚴謹莊重的狀态。

二、作為曆史民族名稱(主要含義)

肅慎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民族,被公認為滿族等通古斯民族的祖先。以下是關鍵信息:

  1. 曆史地位
    最早見于《山海經》《竹書紀年》等古籍,舜禹時期已與中原建立聯繫,周朝時以進貢“楛矢石砮”(木石箭镞)聞名。

  2. 地理範圍
    活動于今黑龍江、吉林等地,核心區域包括長白山以北及松嫩平原。

  3. 民族演變
    漢朝稱“挹婁”,南北朝為“勿吉”,隋唐稱“靺鞨”,宋元後發展為“女真”,最終形成滿族。

  4. 文化特征
    早期以漁獵為主,後期發展農業,擅長制箭。考古發現其聚落遺址(如黑龍江鳳林古城)印證了半定居生活形态。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肅慎與中原的交往細節或滿族發展史,可參考《史記》《逸周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肅慎

肅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肅和慎兩個字組成。

肅的部首是月,筆畫數為8;慎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10。

肅慎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北方民族,它是古代中國遼東地區的一個民族名稱。他們居住在今天的中國東北地區,主要活動在渤海、遼河和黑龍江的流域地區。

在繁體字中,“肅”和“慎”字的形狀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變體形式。例如,“肅”字的古代寫法是 “肅”,它的形狀稍微有些不同;而“慎”字的古代寫法是“愼”,與現代略有差異。

以下是一些使用肅慎詞語的例句:

  1. 他肅慎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2. 他的言行肅慎,深受大家的尊重。
  3. 在對待事情上,她總是持肅慎的态度。

以下是一些由“肅慎”組合而成的詞語:

一些近義詞包括:謹慎、小心、慎重。

一些反義詞包括:魯莽、輕率、大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