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atural instincts]∶本性
情性殊異
(2) [nature;disposition]∶性格
情性溫柔
(3) [affection]∶情意
一時情性相感
(1).本性。《荀子·性惡》:“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韓非子·五蠹》:“人之情性,莫先於父母,父母皆見愛而未必治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徵》:“蓋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唐 韓愈 《上張仆射第二書》:“馬之與人,情性殊異。”
(2).性格。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裡應,席珍流而萬世響。”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夫人情性益善於初。”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二折:“唱一篇小曲兒宮調清,一團兒軟款溫柔情性。”《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這個人的情性非用條妙計斷斷制他不住。”
(3).情意。 唐 杜甫 《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詩:“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伯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一來要奉承 胡生 歡喜,二來要引動 門氏 情性。”《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他二人彼此福了一福,一時情性相感,不覺拉住手,都落了幾點淚。”
“情性”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指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或本質。例如:
指個人在情感、行為上表現出的穩定特質。例如:
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或心意相通。例如:
“情性”在不同語境中側重不同:哲學讨論多指本性,文學描寫常表現性格,而古典詩詞中更傾向情意。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含義。
情性(qíng xìng)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情”是漢字部首,意為感情、情感;“性”也是漢字部首,意為本性、特性。情性的意思是指人的感情與性格特點。
拆分“情”字,它的部首是心字旁,包含心字底和忄字旁兩個部分;它的筆畫有4畫。拆分“性”字,它的部首是心字旁,包含心字底和忄字旁兩個部分;它的筆畫有8畫。
情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時候,情性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早期的表達方式是“情悻”,其中的“悻”字表達了性格上的偏冷漠、孤僻之意。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演變,“悻”字逐漸被“性”字取代,使表達更加全面和準确。
情性的繁體字寫法為“情性”本身,與簡體字一緻。
1. 這個人以情性溫和、待人親切著稱。
2. 她的情性内斂,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
1. 情感:指人在心理上對某種事物産生的感受。
2. 性格:指人在長期形成的個性特點和行為方式。
1. 情緒:指人在某種刺激下所産生的心理狀态。
2. 個性:指人獨特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
1. 冷漠:指人冷淡、無情、不關心他人。
2. 隨和:指人溫和、隨和、容易相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