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立的屏障。 元 尹廷高 《錢塘懷古》詩之一:“江上怒濤空拍岸,海門孤障自橫秋。” 明 高啟 《贈馬冠軍》詩:“壯志忽蹉跎,秋風卧孤障。”
“孤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孤障”指孤立的屏障,常用于形容地理或軍事上獨立存在的障礙物或防禦結構。該詞由“孤”(單獨)和“障”(阻擋、屏障)組合而成,強調孤立無援的狀态。
二、出處與文學引用
三、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古典詩文,既可指實體屏障(如山嶺、關隘),也可隱喻抽象意義上的孤立困境。
四、字義分解
該詞兼具寫實與象征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場景。
孤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孤”和“障”兩個字。“孤障”指的是孤獨和阻礙的意思。
“孤”字的部首是“子”,總共有4個筆畫。
“障”字的部首是“阜”,總共有14個筆畫。
“孤障”這個詞源自《晉書·蘇峻傳》:“或以為世有憂患父母喪者可憐,漠然獨生而更無戚友,亦令人疑已。”後來經過演變形成了現在的含義。在繁體字中,“孤障”兩個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而“孤障”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蠱殃。
1. 他身患重病,性格内向,每天都過着孤障的生活。
2. 孩子失去了父母,一下子變得異常孤障。
1. 孤寡:形容人缺少親人或朋友,生活孤單無依。
2. 孤獨:形容人處于獨自一人的狀态,沒有朋友或親人的陪伴。
3. 障礙:指在前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阻擋,使事情無法順利進行。
4. 阻隔:指阻礙物把兩個事物分割開來,使其不能接觸或交流。
孤寂、寂寞、孤獨、孑然、孤僻。
親密、團結、友愛、陪伴、融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