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y bother]∶用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帶“呢”
你何苦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呢] ?
你又何苦不去試一試呢?
(2) [is it worth the trouble]∶完全不必要——通常後加“呢”
生孩子的氣,何苦呢?
(1).有何苦衷,有什麼不得已的理由。《史記·黥布列傳》:“﹝上﹞與 布 相望見,遙謂 布 曰:‘何苦而反?’”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罷之而天下悅,人心安,興利除害,無所不可,則何苦而不罷!” 陳天華 《猛回頭》:“你們有子弟的,何不趕緊送出外洋學習實業,不過費一二千金,立刻可以大富,并且有大利於國,何苦而不為呢?”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值得。《史記·高祖本紀》:“吾以義兵從諸侯誅殘賊,使刑餘罪人擊殺 項羽 ,何苦乃與公挑戰!”《西遊記》第五七回:“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殺許多草寇?” 巴金 《家》十四:“你的身體并不太好,何苦這樣拼命吃酒,吃酒并沒有什麼好處!”
(3).猶何妨,何害。《南史·陳伯之傳》:“ 伯之 曰:‘君稻幸多,取一擔何苦。’”
“何苦”是一個漢語反問語氣詞,主要用于表達“不值得”或“沒必要”的勸解态度,也可用于詢問原因。以下是詳細解析:
反問語氣表不值得
用反問形式強調某行為或情緒的不必要性,常與“呢”搭配,否定式更常見。
例:你為小事争吵,何苦呢?
英文對應:Why bother?()
詢問原因或苦衷
古漢語中可表示“有何不得已的理由”,現代較少使用。
例:《史記》中劉邦問黥布:“何苦而反?”()
詞語 | 側重點 | 例句 |
---|---|---|
何必 | 單純反問必要性 | 何必在意? |
何苦 | 強調“徒增辛苦” | 何苦為難自己? |
何妨 | 建議嘗試 | 何妨一試? |
“何苦”的核心功能是通過反問表達對某行為的否定态度,隱含“避免自尋煩惱”的勸解意圖。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在正式場合過度使用反問語氣。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史記》等來源。
“何苦”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某種行為或做法不明智,毫無必要或不值得的意思。
“何苦”這個成語由“⺍”和“⺮”組成,部首分别是“人”和“竹”,共有8個筆畫。
“何苦”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何苦而煩君子?”意為“何必讓君子那麼煩惱呢?”後來逐漸演變成表達對某種行為或做法不明智的批評。
繁體字寫作“何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但“何苦”并沒有太大變化。
1. 這個決定真是何苦呢?
2. 他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搞得自己和别人都很不開心,真是何苦啊!
何苦心、何苦情、何苦意、何苦行
不值得、毫無必要
明智、恰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