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引的意思、敦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引的解釋

規勸引薦。《北史·序傳·李琰之》:“﹝ 琰之 ﹞曾遊 河内 北山,便欲有隱遁意。會 彭城王 勰 辟為行軍參軍,苦相敦引, 沖 又遣信喻之,久乃應6*召。”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敦引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敦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當代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敦引”意為規勸并引薦,強調通過誠懇勸說引導他人接受某種職位或行動。該詞由“敦”(誠懇督促)與“引”(推薦引導)組合而成,體現古代文人間相互舉薦的禮儀文化。

2.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北史·序傳·李琰之》的記載:李琰之曾隱居于河内北山,彭城王元勰欲任命他為行軍參軍,通過多次“苦相敦引”(反複懇切規勸與邀請),最終使其接受職位。此例說明“敦引”常用于描述權貴對有才之士的鄭重邀請。

3.字義分解

4.使用注意

“敦引”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研究語境。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誠摯邀請”“舉薦勸說”等現代表述替代。

建議對古文語境感興趣者參考《北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以深化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敦引(dūn yǐn)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成“敦”和“引”兩個部分。其中,“敦”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的,左邊是扌部,右邊是享部;它的筆畫數為12畫。而“引”的部首是弓部,它的筆畫數為4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該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寫法是“敦綸”,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敦綸”。 以下是該詞的一些例句: 1. 他的舉止敦厚而又謙虛。 2. 這本書是我引用的敦煌文獻之一。 一些與敦引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敦厚(dūn hòu):形容一個人品德樸實、踏實可靠。 2. 引領(yǐn lǐng):指引導、帶領。 3. 引用(yǐn yòng):指在文章或講話中援引他人的觀點或材料。 與敦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敦實(dūn shí):形容一個人或物體的外表堅固、穩重。 2. 誠心誠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形容一個人的誠摯和真誠。 3. 正直(zhèng zhí):指一個人的品質誠實、正當。 與敦引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狡詐(jiǎo zhà):形容一個人心機深沉、不誠實。 2. 善變(shàn biàn):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變化無常、不穩定。 3. 沒有方向(méi yǒu fāng xiàng):指一個人缺乏目标或決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