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黜的意思、嗤黜的詳細解釋
嗤黜的解釋
嗤笑貶斥。《資治通鑒·晉愍帝建興四年》:“若夫 文王 曰昃不暇食, 仲山甫 夙食匪懈者,蓋共嗤黜以為灰塵矣!” 晉 幹寶 《<晉紀>總論》作“嗤點”。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 歐陽子 嘗謂聖人不窮性為言,或雖言而不究;學者當力修人事之寔,而性命非其所急,此於名教不為無功,而衆共嗤黜,以為不知道。”
詞語分解
- 嗤的解釋 嗤 ī 譏笑:嗤笑。嗤鄙。嗤诋。嗤之以鼻。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黜的解釋 黜 ù 降職或罷免:罷黜。廢黜。貶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嗤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ī chù,其核心含義為嘲笑貶斥,多用于形容對他人或觀點的不屑與輕視。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拆解
- 嗤:本義為譏笑、嘲諷,如“嗤之以鼻”。
- 黜:意為貶低、廢黜,如“罷黜百家”。
兩字組合後,強化了“通過嘲笑進行貶低”的語義,帶有明顯的否定态度。
二、古籍中的使用
- 《資治通鑒》:
記載“若夫文王曰昃不暇食,仲山甫夙食匪懈者,蓋共嗤黜以為灰塵矣!”(形容對勤勉者的貶斥)。
- 金代王若虛《論語辨惑二》:
提到學者因輕視性命之學而遭“衆共嗤黜”,體現對學術觀點的否定。
三、使用場景
- 學術批評:如對空泛理論的嘲諷貶斥(例:“其學術觀點卓然獨樹一幟……嗤黜空疏隨人牙後談性命者以為灰埃”)。
- 日常語境:形容對他人行為或言論的輕視,如“他的建議被嗤黜為無稽之談”。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譏諷、鄙薄、貶斥。
- 區别:“嗤黜”更強調通過嘲笑達到貶低目的,語氣較書面化,多用于正式批評或曆史文獻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資治通鑒》及王若虛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嗤黜,這個詞的意思是嘲笑、譏諷、蔑視。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嗤字的部首是口,黜字的部首是走。嗤字的總筆畫數為13畫,黜字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嗤黜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形式上為雙音詞,其中的"嗤"是拟聲詞,用來模拟嘲諷的聲音;"黜"意為罷黜、廢黜,被用來表示蔑視的動作。在繁體字中,這個詞仍然是“嗤黜”。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嗤字的古代寫法是“嗆”,而黜字的古代寫法是“徹”。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書寫的簡化。
下面是一些使用嗤黜這個詞的例句:
1. 我聽到他嘴裡發出嗤嗤的聲音,對他的話感到十分不屑。
2. 他對别人的努力總是嗤之以鼻,從不承認他們的成功。
3. 當他們得知他的失敗後,都發出了嗤笑聲。
嗤黜這個詞的組詞有:嗤笑、嗤之以鼻、黜退、廢黜等。
與嗤黜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嘲笑、譏諷、輕蔑等。
與嗤黜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尊重、贊賞、欽佩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