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旋轉。《後漢書·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槃旋偃仰,從容冶步,曾無慘怛傷悴之心。” 蘇曼殊 《娑羅海濱遁迹記》:“不慧睇之,顋上淚痕,化作珍珠,槃旋堕地。”
2.來回往複。《後漢書·蔡邕傳》:“方将馳騁乎典籍之崇塗,休息乎仁義之淵藪,槃旋乎 周 孔 之庭宇,揖儒 墨 而與為友。”
“槃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回旋、環繞”,具體可從以下幾個維度解析:
旋轉與環繞
指物體或生物在空中或平面上呈圓形或曲線運動,例如“老鷹在空中槃旋獵取食物”。這一用法常見于描述自然現象或動物行為,強調動态的迂回軌迹。
屈曲盤繞
在古漢語中,亦可表示物體彎曲、纏繞的狀态,如“槃曲”(盤旋曲折)、“槃委”(盤繞屈曲)。
儀節中的進退
指古代禮儀中按程式進行的回旋動作,如《淮南子》提到的“盤旋揖讓以修禮”,強調禮節中的規範動作。
情緒或動作的誇張表現
如《後漢書》描述李固“槃旋偃仰,從容冶步”,借旋轉動作體現人物姿态的浮誇或不莊重。
思想或行為的迂回
可比喻人在思想、行動上的反複斟酌,如《後漢書·蔡邕傳》中“槃旋乎周孔之庭宇”,暗指在儒家典籍中深入探究。
自然景物的描寫
文學作品中多用于形容雲霧、飛鳥等動态場景,如“有鸾鳳兮盤旋半空”(唐·黃滔),增強畫面感。
“槃旋”與“盤旋”通用,屬異體字關系。另有近義詞“槃辟”(盤旋進退)、“槃曲”,多用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
該詞兼具物理動态與抽象引申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盤旋”,而“槃旋”多見于古籍或文學表達。
槃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船隻或飛行器的盤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槃(木部,總筆畫13)+ 旋(方部,總筆畫7)= 槃旋(總筆畫20)
來源:
槃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荀子·勸學》中。在這篇文章中,槃旋一詞被用來描述一艘船隻在水流中旋轉的場景。
繁體:
槃旋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槃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槃旋的字形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槃旋的古字形為「槃」字下方加上「斬」字的左邊部分,形狀類似于「攀」的字形。
例句:
1. 船隻在海洋上槃旋,猶如一朵白雲在空中飄蕩。
2. 鳥兒在空中進行優美的槃旋,展示它們獨特的飛行技巧。
組詞:
槃旋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表達形式,例如:
上槃旋、飛行器槃旋、船隻槃旋、空中槃旋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旋轉、盤旋、回旋。
反義詞:
反義詞有直線飛行、直線航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