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散的意思、饬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散的解釋

猶分散。 唐 元稹 《唐慶萬年縣令制》:“執事言爾 慶 ,榷束池鹵,生息倍稱。布露飭散於羅落之間,而盜賊終不敢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饬散是由“饬”與“散”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獨立釋義及複合後的語境理解:

一、單字釋義

  1. 饬(chì)

    • 本義:整頓、整治,使有條理。《說文解字》釋為“緻堅也”,引申為嚴謹、謹慎之意。
    • 引申義:命令、告誡(如“饬令”),或指行為端莊(如“謹饬”)。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散(sàn/sǎn)

    • 讀sàn時:分離、分發(如“分散”);
    • 讀sǎn時:松散、無約束(如“散漫”),或指藥末(如“丸散膏丹”)。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複合詞“饬散”的釋義

“饬散”屬文言複合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其核心含義為:

整肅散漫,使歸于秩序。

三、典型用例

古典文獻中,“饬散”多用于描述政治、軍事管理:

“時兵變頻仍,亟饬散營伍,以杜釁端。”

(譯文:當時兵變頻繁,急需整頓解散軍隊,以防禍患。)

來源:《二十四史語詞彙釋》(中華書局)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4. 《二十四史語詞彙釋》(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饬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1. 基本釋義
    饬散(chì sàn)指“猶分散”,即通過整頓、安排使事物或人群分散開來。該詞由“饬”和“散”二字組合而成,兼具整頓與分散的雙重含義。

  2. 字義分解

    • 饬(chì):
      ① 動詞,意為整頓、治理(如“整饬紀律”);
      ② 形容詞,表示謹慎、恭敬(如“謹饬”);
      ③ 通“敕”,指上級命令下級(如“饬令”)。
    • 散(sàn):
      ① 動詞,指由聚集轉為分離(如“解散”“分散”);
      ② 分布、分發(如“散布”)。
  3. 出處與例句
    該詞見于唐代元稹的《唐慶萬年縣令制》:“布露饬散於羅落之間,而盜賊終不敢近。”
    此句描述通過合理分配資源(如鹽池收益),使民衆分散安居,從而減少盜賊侵擾,體現“饬散”的策略性。

  4. 用法特點
    饬散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在治理過程中通過有序安排實現分散,而非無序的分離。例如,結合“榷束池鹵”(專賣鹽池)的上下文,可推斷其實際指經濟資源的有序分配。

  5. 來源說明
    綜合《漢語辭海》、查字典、詩詞網等資料,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已罕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瞞按勞分配拜歲憊勞别處擯絶播講滄海珠殘杪參總倡明撐舌大敵倒縣氐宿東挪西湊反形俯育該練高情厚誼個輩公路铪匝黑楂楂龢民鶴神貨差豁辟檢檢奸彊簡勝嘉響急早叩問老外力量驢頽賣勁蜜柑命曆冥一彌宗餒卻年數槃操旁備攀尾柱傾狡邱垤染須種齒搔擾山庖深敏懾悚殊才思過半俗氣陷構鄉飲酒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