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散的意思、饬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散的解釋

猶分散。 唐 元稹 《唐慶萬年縣令制》:“執事言爾 慶 ,榷束池鹵,生息倍稱。布露飭散於羅落之間,而盜賊終不敢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饬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1. 基本釋義
    饬散(chì sàn)指“猶分散”,即通過整頓、安排使事物或人群分散開來。該詞由“饬”和“散”二字組合而成,兼具整頓與分散的雙重含義。

  2. 字義分解

    • 饬(chì):
      ① 動詞,意為整頓、治理(如“整饬紀律”);
      ② 形容詞,表示謹慎、恭敬(如“謹饬”);
      ③ 通“敕”,指上級命令下級(如“饬令”)。
    • 散(sàn):
      ① 動詞,指由聚集轉為分離(如“解散”“分散”);
      ② 分布、分發(如“散布”)。
  3. 出處與例句
    該詞見于唐代元稹的《唐慶萬年縣令制》:“布露饬散於羅落之間,而盜賊終不敢近。”
    此句描述通過合理分配資源(如鹽池收益),使民衆分散安居,從而減少盜賊侵擾,體現“饬散”的策略性。

  4. 用法特點
    饬散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在治理過程中通過有序安排實現分散,而非無序的分離。例如,結合“榷束池鹵”(專賣鹽池)的上下文,可推斷其實際指經濟資源的有序分配。

  5. 來源說明
    綜合《漢語辭海》、查字典、詩詞網等資料,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已罕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饬散(chì sàn)這個詞是指整齊地散開、排列整齊的狀态。拆分部首為饣(饣 shí)和散(散 sàn),其中饣為食物相關的部首,散為動詞表示散開的意思。饬散的筆畫數為12畫。 『饬散』一詞的來源并沒有詳細的記載,但在古代文獻中已經有所提及。在古代文字中,饬散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采用了繁體字的形式。具體寫法為「饌散」,其中「饌」表示美味佳肴的食物,而「散」表示散開、分散。 以下是一些關于饬散的例句: 1. 軍隊接到命令後,立即饬散開來,迅速行軍到指定地點。 2. 牛群在廣闊的草原上自由地饬散,享受着自然的恩賜。 3. 老師示範了如何将書本中的紙片饬散排列,同學們紛紛模仿着進行練習。 關于組詞,以饬散為基礎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饬散形成、饬散隊伍、饬散衣帽等。這些詞語都帶有整齊、有序的意思。 對于近義詞,可以使用整齊、有序等詞語來替代饬散,表示相同或類似的意思。 至于反義詞,與饬散的反義詞可以是淩亂、雜亂等,表示無序、沒有安排整齊的狀态。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