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旋转。《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 苏曼殊 《娑罗海滨遁迹记》:“不慧睇之,顋上泪痕,化作珍珠,槃旋堕地。”
2.来回往复。《后汉书·蔡邕传》:“方将驰骋乎典籍之崇涂,休息乎仁义之渊藪,槃旋乎 周 孔 之庭宇,揖儒 墨 而与为友。”
“槃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回旋、环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解析:
旋转与环绕
指物体或生物在空中或平面上呈圆形或曲线运动,例如“老鹰在空中槃旋猎取食物”。这一用法常见于描述自然现象或动物行为,强调动态的迂回轨迹。
屈曲盘绕
在古汉语中,亦可表示物体弯曲、缠绕的状态,如“槃曲”(盘旋曲折)、“槃委”(盘绕屈曲)。
仪节中的进退
指古代礼仪中按程式进行的回旋动作,如《淮南子》提到的“盘旋揖让以修礼”,强调礼节中的规范动作。
情绪或动作的夸张表现
如《后汉书》描述李固“槃旋偃仰,从容冶步”,借旋转动作体现人物姿态的浮夸或不庄重。
思想或行为的迂回
可比喻人在思想、行动上的反复斟酌,如《后汉书·蔡邕传》中“槃旋乎周孔之庭宇”,暗指在儒家典籍中深入探究。
自然景物的描写
文学作品中多用于形容云雾、飞鸟等动态场景,如“有鸾凤兮盘旋半空”(唐·黄滔),增强画面感。
“槃旋”与“盘旋”通用,属异体字关系。另有近义词“槃辟”(盘旋进退)、“槃曲”,多用于古籍或特定语境中。
该词兼具物理动态与抽象引申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盘旋”,而“槃旋”多见于古籍或文学表达。
槃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船只或飞行器的盘旋。
拆分部首和笔画:
槃(木部,总笔画13)+ 旋(方部,总笔画7)= 槃旋(总笔画20)
来源:
槃旋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荀子·劝学》中。在这篇文章中,槃旋一词被用来描述一艘船只在水流中旋转的场景。
繁体:
槃旋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槃旋」。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槃旋的字形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槃旋的古字形为「槃」字下方加上「斬」字的左边部分,形状类似于「攀」的字形。
例句:
1. 船只在海洋上槃旋,犹如一朵白云在空中飘荡。
2. 鸟儿在空中进行优美的槃旋,展示它们独特的飞行技巧。
组词:
槃旋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各种表达形式,例如:
上槃旋、飞行器槃旋、船只槃旋、空中槃旋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旋转、盘旋、回旋。
反义词:
反义词有直线飞行、直线航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