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肅穆威烈。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篤生我皇,奕世載聦;武則肅烈,文則時雍。”
“肅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指嚴肅莊重且帶有威嚴感的氛圍或狀态,常形容儀式、場合或人物氣質。該詞融合了“肅穆”的嚴謹與“威烈”的剛強,強調既無輕浮之感,又具震懾力。
肅穆威烈
由“肅”(恭敬、嚴正)和“烈”(剛猛、盛大)組合而成,既體現莊重感,又暗含威嚴氣勢。如三國曹植《責躬》詩:“武則肅烈,文則時雍”,形容帝王文武兼備的威儀。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正式儀式(如祭祀、典禮)、莊重場合(如重要會議),或刻畫人物剛正威嚴的形象。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描述中。需注意語境適配,避免誤用于輕松場合。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肅烈》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對待事物或态度嚴肅且嚴厲。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嚴肅的氣氛或态度。
《肅烈》由兩個部首組成:肉并烈。肉是事物的部分,烈表示強烈。
總計《肅烈》這個漢字共有14個筆畫。
《肅烈》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可在《康熙字典》中找到。其含義也可以從字義解釋中體現,肅即嚴肅,烈即強烈。可見,這個詞語早在古代就已經存在并被廣泛使用。
《肅烈》的繁體字為「肅烈」。
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錄,古代的《肅烈》字寫作「肊烈」。
1. 在喪禮上,親人們面帶肅烈之色,哀聲載道。
2. 老師嚴厲的眼神使得課堂上的氣氛肅烈而嚴肅。
1. 肅靜:表示安靜莊重,沒有噪音。
2. 肅穆:形容莊嚴肅穆以示恭敬。
嚴肅、莊重
輕松、活潑
【别人正在浏覽】